自考资讯

导航

自学考试薪酬管理知识点总结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5-28

  六、常见的几种企业工资制度

  常见的有制计件工资制、销售提成制、技术等级工资制、岗位或职务等级工资制、结构工资制、岗位技能工资制和薪点工资。

  技术等级工资制是由工资等级表、技术等级标准和工资标准三项组成。在技术等级工资制中,用来确定各工种起点等级。最高等级的等级线叫工种等级线。其适用对象是技术复杂程度高、劳动熟练程度差别大、工作物等级不同的工种。

  岗位或职务等级工资制是根据各岗位或职务的重要性、责任大小、技术复杂程度等,它由岗位或职务等级表、工资标准等组成。其适用对象是企业中的各类生产技能人员、管理人员或专业技术人员。

  结构工资制又称多元化工资、组合工资、分解工资。它是由基本工资、职务工资、技能工资、年功工资、奖励工资组成。其适用对象是企业生产、管理、技术等各类员工。

  岗位技能工资制是以劳动技能、劳动责任、劳动强度、劳动条件等为基础,以岗位和技能工资为主的企业基本工资制度。推行岗位技能工资制的条件一是必须建立健全并完善企业的工作岗位分析与评价的制度;二是必须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或行业特有岗位职业标准,定期对员工进行职业技能的鉴定和分级。技能工资的优点是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缺点是岗位工资与技能工资所占的比例难以确定。

  薪点工资是用点数和点值来确定员工的工资,点值取决于企业、所在部门的经济效益。

  目前,企业工资制度的改革热点是劳动分红、员工持股计划、年薪制、股票期权等。

  一、企业薪酬管理的基本程序

  (一)明确企业的薪酬政策与目标。(二)工作岗位分析与评价。(三)不同地区、行业和不同类型企业的薪酬。(四)企业工资制度结构的确定。(五)设定工资等级与工资标准。(六)工资制度的贯彻和实施。

  工作岗位分析与评价是制定科学合理的工资制度的前提和依据。其目标在于明确每个岗位的相对价值。

  工资结构线越陡,各等级之间工资差距越大,表示企业对于贡献价值不同的岗位,采用的是拉大企业工资差距的薪酬策略。

  工资制度的贯彻实施:1、建立工作标准与工资的计算方式。2、建立员工绩效管理体系,对全员进行工作业绩的动态考评。3、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薪酬即或鞭策员工对企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在执行工资制度的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薪酬的调整和薪酬总水平的控制问题。

  我国企业工资制度的主要特点是:级别多、级差小、水平底

  二、企业奖金的分配

  确定企业奖金总额应本着保证股东回报的原则,一般来说,非关键岗位重保障,中高档管理岗位重激励。

  某员工奖金=企业实际效益状况×(某员工的工资标准÷企业所有员工工资标准之和)×(某员工的考核分数÷所有员工考核分数之和)

  (一)工资形式的含义

  工资形式是指劳动计量和工资支付的方法。工资形式的关键,是以何种方式准确地反映和计量员工实际提供的劳动数量,提供最终支付工资的劳动数量依据。工资形式主要体现劳动者实际支出的劳动量或实际取得的劳动成果的差别。

  (二)工资形式的内容

  1、劳动计量。反映劳动者的劳动数量。

  2、工资支付。全部工资既包括按劳分配的工资,也包括非按劳分配的工资,前者带有变动工资成本的性质,对劳动者有明显的刺激性;后者带有准固定成本的性质,具有福利性。

  (三)选择工资形式的原则

  1、选择的具体工资形式要与岗位的特点相吻合。2、员工收入与本人的工作效率直接成正比关系。3、计划简明易懂,便于计算4、工资的发放要及时。5、工资实施计划一经制订出来,就应当比较稳定。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