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

导航

2020年住院医师规范化专项试题:外科病案五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11-01

  二、回答问题

  1、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

  答:急性阑尾炎临床表现:转移性右下腹痛可伴恶寒、交热、恶心呕吐、腹泻,体检麦氏点 压痛,反跳痛为其常见临床表现。

  2、急慢性阑尾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原则?

  答:慢性阑尾炎诊断:有典型急性阑尾炎病史,有反复发作的右下腹疼痛和压痛,X 线钡餐检查。

  急性阑尾炎诊断: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有固定的压痛区和不同程度的腹膜外刺激征,必 要的辅助检查:血尿粪常规检查。胸部透视,立位腹部平片。右下腹 B 超检查,青年女性和有停经史的妇女,应注意排除妇科疾病。

  鉴别诊断:右下肺炎和胸膜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局限性回肠炎,右侧输卵管妊娠,卵 巢囊肿扭转,卵巢滤泡破裂,急性附件炎,溃疡病急性穿孔,急性胆囊炎、胆石症,急性美 克尔憩室炎,右侧输尿管结石等。

  治疗原则: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条件允许时可先行中西医相结合的非手术治

  疗,但必须仔细观察,如病情有发展应及时中转手术。经保守治疗后,可能遗留有阑尾腔的 狭窄,且再次急性发作的机会很大。

  2. 化脓性、穿孔性阑尾炎;原则上应立即实施急诊手术,切除病理性阑尾,术后应积极抗感染,预防并发症。

  3. 发病已数日且合并炎性包块的阑尾炎:暂行保守治疗,促进炎症的尽快呼吸,待 3-6

  个月后如仍有症状者,再考虑切除阑尾。保守期间如脓肿有扩大并可能破溃时,应急诊引流。

  4. 高龄病人,小儿及妊娠期急性阑尾炎,原则上应和成年人阑尾炎一样,急诊手术。

  3、特殊类型(小儿、妊娠、老年、异位)阑尾炎的临床特点?(题目过大可考一个部分) 答:小儿阑尾炎临床特点:

  (一)小儿急性阑尾炎临床上并不少见,但发病率低于成年人。据综合医院统计,12 岁以下的小儿急性阑尾炎约占急性阑尾炎总数的 4-5%左右。

  (二)与成年人比较,小儿急性阑尾炎发展快,病情重,穿孔率高,并发症多。一岁内婴儿 的急性阑尾炎几乎 100%发生穿孔,两岁以内为 70-80%,五岁时为 50%。小儿急性阑尾炎死亡率为 2-3%,较成年人平均高 10 倍。

  (三)小儿的大网膜发育不健全,对炎症的局限能力差,就诊时将近 80%的病儿合并有不同程度的化脓性腹膜炎。

  (四)临床症状不典型,胃肠道反应比较突出,有时以频繁的呕吐为最初的首要症状。个别病儿起病时就伴有 39-40℃高烧,也有以持续性腹泻为主要表现。

  (五)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急性肠炎可能是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诱发因素,致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不典型者较多,容易误诊。

  (六)小儿查体常不合作,腹部是否有压痛和压痛的范围、程度都不易确定。必须急取病儿和家属的合作,反复检查,仔细比较,以求获得较准确的结果。

  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特点:

  (一)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发病情况:国内产科医院统计妊娠期阑尾炎约占孕妇的 0.1%, 一般医院占阑尾炎总数的 2%。大多发病于 25-35 岁之间,约 80%是在妊娠的中、晚期。

  (二)由于孕妇生理方面的变化,一旦发生阑尾炎其危险性较一般成人大。据统计妊娠期急性阑尾炎中妊妇的死亡率为 2%,比一般病人高 10 倍,胎儿的死亡率约为 20%。

  (三)随子宫的增大,盲肠和阑尾的位置也随之改变,阑尾在向上移位的同时,其尖端还呈反时钟方向旋转。有时盲肠和阑尾向外和向后移位,部分为胀大了子宫所覆盖。(图 2

  -67)

  (四)妊娠期由于盆腔器官充血,炎症发展较快,阑尾发炎后穿孔的机会多。由于大风膜被推向一侧,不易限制炎症的发展,合并弥蔓性腹膜炎的机会也增多。

  (五)妊娠早期阶段的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与一般阑尾炎相同,但妊娠中期和晚期, 则腹痛和压痛的位置也随之升高,肌紧张不明显,临床上容易误诊。

  (六)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治疗,原则上首先应从孕妇的安全出发,妊娠三个月内发病者,原则上与非妊娠期相同,急诊切除阑尾最佳,妊娠中期的急性阑尾炎,症状严重者仍以 手术治疗为好;妊娠晚期阑尾炎,约 50%孕妇可能早产,胎儿的死亡率也较高,手术时应尽量减少对子宫的刺激。预产期和临产期的急性阑尾炎,诊断和治疗均较复杂,应与产科医 生共同研究处理。

  老年阑尾炎特点:

  (一)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60 岁以上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发病数有所增加,约占急性阑尾炎总数的 10%,占 40 岁以上成年人的 10%。

  (二)老年人常患有各种主要脏器疾病如冠心病等,急性阑尾炎的死亡率较高,而且随年龄的渐增而增高。据统计急性阑尾炎年龄 60-69 岁组死亡率为 17%,70 岁以上组为 40%,如发病在 12 小时内立即手术者死亡率为 13.3%。

  (三)老年人低抗力低,阑尾壁蒲,血管硬化,约 30%病人就诊时阑尾已穿孔。另外, 老年人大网膜已萎缩,穿孔后炎症不易局限,合并化脓性腹膜炎的机会较多。

  (四)临床表现不典型,老年人反应能力低,腹痛不明显,常无转移性特点。由于腹肌已萎缩,即使阑尾已穿孔,腹膜刺激征也不明显。有时阑尾周围脓肿形成后,右下腹已出现

  包块,但不伴有急性炎症表现,临床上很似回盲部恶性肿瘤。

  (五)老年人常并存有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疾病,胃肠道疾病及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 这些疾病的症状可能与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表现相混淆,增加了诊断上的难度。

  (六)高龄不是手术的禁忌症,除单纯性阑尾炎在严密的观察下,可保守治疗外,其它类型的阑尾炎必须手术治疗。但要加强术前的准备和术后的处理,保证手术的安全,减少术 后并发症的发生。

  异位急性阑尾炎特点

  多数人出生时阑尾已下降到右髂窝内,如胚胎发育异常,阑尾可滞留于腹腔的任何部位。 当异常位置的阑尾发生急性炎症时,诊断上有一定困难,临床上较多见的异位阑尾为盆腔位, 肝下位和左侧位。

  (一)低位(盆腔位)急性阑尾炎:由于盲肠下降过多或右半结肠游离而缺乏固定时, 阑尾可位于髂棘线以下,甚至完全进入盆腔内,临床估计盆位急性阑尾炎发生率约为 4.8~ 7.4%,表现为转移性腹痛,只是腹痛部位及压痛区均较低,肌紧张也较轻。病程中可能出现直肠刺激症状如便次增多,肛门坠胀;或出现膀胱刺激症状如尿频和尿急等。低位阑尾炎的治疗与一般阑尾炎相同,应急诊手术切除阑尾。手术过程中应仔细探明盲肠和阑尾的位置, 分离炎性粘连,使阑尾完全游离后予以切除。

  (二)高位(肝下位)急性阑尾炎:先天性肠道旋转下降不全时,盲肠和阑尾可停留于肝下;后天性阑尾过长,尖端也可延伸于肝外下。肝下位阑尾炎时,腹痛、压痛和肌紧张均局限于右上腹,临床上常误为急性胆囊炎。必要时行腹部 B 超检查,如证实胆囊大小正常, 轮廓清晰,胆囊腔内也无异物回声时,高位阑尾炎应该考虑,一旦确诊,应急诊切除阑尾。

  (三)左侧急性阑尾炎:由于先天性腹腔内脏异位,盲肠可位于左下腹部;后天性游离盲肠,也可移动并粘连固定于左下腹,阑尾也随之固定在左髂窝内。左侧位急性阑尾炎极少 见,其病理类型和发病过程与右侧急性阑尾炎相同,有转移左下腹痛,压痛和肌紧张也局限 于左髓窝。考虑到左侧急性阑尾炎的可能时,应仔细进行胸、腹部的体检和 X 线检查,确诊后可经左下腹斜切口切除阑尾。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