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

导航

2016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二》系统备考:第十单元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8-18

  第十一节 硝基呋喃类抗菌药物

  ―、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作用特点

  机制敏感菌可将其还原成能抑制乙酰辅酶A等多种酶的活性产物,进而干扰细菌代谢并损伤DNA。

  广谱,不易产生耐药性。

  口服吸收差;

  血浆药物浓度低(尿液浓度高)。

  (二)典型不良反应

  呕吐、食欲减退和腹泻;严重者可发生周围神经炎。

  (三)禁忌证

  新生儿、妊娠妇女、肾功能不全及对硝基呋喃类药过敏者。

  (四)药物相互作用

  1.与肝毒性、神经毒性、可致溶血药物合用,增加毒性。

  2.丙磺舒和苯磺唑酮均可抑制呋喃妥因的肾小管分泌,导致后者的血浆浓度增高或血清半衰期延长,而尿浓度则降低,疗效亦减弱,丙磺舒等的剂量应予调整。

  二、用药监护

  (1)与食物同服,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

  (2)应用呋喃唑酮期间和停药后5日内,禁止饮酒,以免引起“双硫仑样”反应。

  三、主要药品

  1.呋喃妥因

  【适应证】尿中浓度较高,肾小球滤过为主要排泄途径

  (1)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

  (2)预防尿路感染。

  【注意事项】

  (1)疗程应至少7日,或继续用药至尿液中细菌清除3日以上。

  (2)长期应用6个月以上者,可能发生弥漫性间质性肺炎或肺纤维化。

  2.呋喃唑酮

  主要治疗细菌性痢疾等肠道感染、贾第鞭毛虫感染及阴道滴虫病等。

  3.呋喃西林

  仅作外用。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