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

导航

2020年住院医师规范化专项试题:外科病案二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10-31

  二、回答问题

  1、创伤和烧伤的临床诊断?

  答:创伤临床诊断:(1)广义:创伤是指人体受到外界某些物理性(如机械力、高热、电击等)、 化学性(如强酸、强碱及糜烂性毒剂等)、或生物性(如虫、蛇、狂犬的咬蜇等)致病因素作用后所引起的组织结构的破坏。

  (2)狭义:创伤是指机械力能量传给人体后所造成的机体结构完整性的破坏。

  病史询问致伤原因,作用部位、人体姿势等受伤时情况,体格检查 BP、P、R、T、意识状态、面容、体位,尤应注意有无窒息、休克等表现、辅助检查包括影像学检查:X 线、CT、超声、选择性动脉造影等

  烧伤由于强热的作用,侵害人体,以致皮肉腐烂而成。主要有开水、油、火焰、电、放射线 或化学物质等。轻者皮肉损伤,重者不仅皮肉损伤,而且火毒炽盛,致阴液损伤或热毒内攻脏腑致阴阳平衡失调,变证甚多。

  2、创伤和烧伤的初期处理? 答:创伤的初期处理:

  1. 一般处理

  1)体位和局部制动,2)预防和治疗感染,3)维持体液平衡和营养代谢,4)镇痛镇静和心理治疗。

  2. 闭合伤的处理

  1)软组织挫伤:早期局部冷敷,减少组织内出血;中后期温敷和理疗。

  2) 骨折和脱位:先行复位,继用各种方法固定。

  3) 胸腔和腹腔内脏器伤进一步转诊治疗,

  4) 头部伤:头皮血肿先行加压包扎,血肿液化后可穿刺抽吸并继续加压包扎。必要时转诊

  3. 开放伤处理

  1) 清洁伤口:通常是指无菌手术的切口,缝合后一般都能达到一期愈合。对沾染程度轻的意外创伤的伤口,经处理使其成为清洁伤口,可以当即缝合。

  2) 污染伤口:指沾有细菌但尚未感染的伤口,一般认为伤后 8 小时以内的伤口属此类。如伤口沾染严重或细菌毒性强,在 4~6 小时即可变成感染,已不宜按沾染伤口处理。而头面部伤口,因其局部血循环良好,伤后 12 小时或更多时间内仍可按沾染伤口处理。污染伤口经过清创处理使其转变成或接近于清洁伤口,当即缝合或延期缝合,争取达到一期愈合。3)感染伤口:包括延迟处理的开放性创伤,脓肿切开,手术切口感染等,有渗液、脓液、坏死组织等。伤口需经过换药,逐渐达到二期愈合。

  4)异物存留:伤后异物原则上应取出,感染病灶内的异物尤应及早取出。某些深部的异物, 或异物数量多而分散者,如不损及重要组织器官,可以保留和观察。伤口愈合后的异物如一定要取出,术前须确定部位,选择适当的手术途径,并应用抗生素和破伤风抗毒血清。

  烧伤的初期处理:

  1. 创面处理

  创面注意保护性隔离,尤其大面积烧伤时正确处理创面是烧伤治疗成败的关键,而创面 焦痂的处理又是中心环节。

  一般原则:Ⅰ°烧伤创面保持清洁。浅Ⅱ°创面应防止感染。深Ⅱ°创面要保护残留上皮以减少瘢痕。Ⅲ°创面防止感染,有计划切痂。

  (1) 初期创面处理,亦称烧伤清创术,目的是尽量清除创面污染,擦洗干净健康皮肤。 即用大量灭菌盐水反复冲洗创面及周围皮肤,并清除污垢或异物,水疱已破溃的则应清除疱皮,焦痂涂碘酒。

  外用抗菌剂对预防创面感染有效,清创后Ⅱ°创面多选涂磺胺嘧啶银或湿润烧伤膏MEBO 等。

  (2) 包扎与暴露

  1) 包扎:适用于四肢Ⅰ°、Ⅱ°烧伤、无条件暴露、不合作者或门诊病人。用一层油纱或几层药液纱布覆盖清创后的创面,加厚 2~3cm 的吸收敷料并加压包扎。烧伤的手指分开包,关节置于功能位,肢体抬高。若无感染,则在 7~14 天后更换敷料。发生感染,应及时换药。

  2) 暴露:适用于Ⅲ°烧伤,特殊部位(头面部、颈部、会阴部)烧伤及特殊感染(如绿 脓杆菌、真菌)的创面,及大面积创面。

  3) 半暴露:感染创面脓液较多者,用消毒液浸浴外,可用药液纱布 1~2 层覆盖其上。脓液浸透,则随时或每天更换纱布。

  (3) 焦痂的处理:焦痂在早期具有暂时保护创面作用。

  2. 全身疗法 对大面积深度烧伤,应积极抗体克,控制败血症,防止并发症和加强全身支持。

  3、创伤和烧伤的转诊原则及康复原则?

  答:有严重的复合伤有生命危险的、骨折者、内脏损伤出血、头颅外伤、外伤后严重感染 的。烧伤烫伤面积较大,程度较深,或有严重感染者。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