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资讯

导航

自考《管理心理学》提高试题及答案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9-08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划"×"。每小题1分,共10分)

  1. 企业或组织中的人-物关系主要是劳动心理学与工程心理学的对象,而人-人关系才是组织管理心理学的对象。( × )

  2. “评价中心”是用于评价、考核和选拔管理人员的方法。(√)

  3. 霍桑实验表明,人不是“经济人”,而是“复杂人”。( × )

  4. 麦格雷戈认为,管理的任务就在于创造一个可以允许和鼓励每个职工都能从工作中得到“内在奖励”的环境。( √ )

  5. 社会知觉即在社会情景中以人为对象的知觉,也称作人际知觉。( √ )

  6. 两个能力相当的员工,其工作的效果也是相同的。(×)

  7. 团体的异质性是因为团体任务的完成需要各种知识、技能。(×)

  8. 团体的凝聚力与团队绩效呈正相关关系。( √ )

  9. 密西根模型把描述领导行为的维度归为两个:一个是员工取向,一个是生产任务取向。(×)

  10.冲突会妨碍团体的绩效,破坏团体的整体性,所以冲突都是有害的。( × )

  三、 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管理机制有效的条件有哪些?

  答:管理机制有效性条件:(1)、参与约束;(2)、激励相容;(3)、信任;(4)、绩效评估

  2、管理机制缺乏绩效评估会产生哪些严重后果?

  答:(1)、逆向选择,人力资源逆向选择产生的消极后果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缺乏公平感,士气低落,人员成本费用高,产出效益低;(2)道德风险,人力资源道德风险行为对公司利润肯定会产生消极影响,有时还会导致公司陷入困境,甚至濒临破产。

  3、请你谈谈对群体压力的看法,群体压力对于群体中的个体心理和行为会有哪些影响?

  答:群体有一种迫使其成员在态度与行为上与其他成员一致的压力存在,这种压力就被称为群体压力。当群体成员的思想或行为与群体意见或规范发生冲突时,成员为了保持与群体的关系而需要遵守群体意见或规范时所感受到的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它使成员倾向于作出为群体所接受的或认可的反应。在群体压力下,个体会感到不自在,心理上不安稳,这种心理负担会使体成员违背自己的意志产生与多数人相同的行为,这种行为称为社会从众行为

  4、组织变革过程中的阻力的来源主要有哪些?

  (1).人们长期从事某种工作,心理上有安全感,而急剧的变革,打破了人们原来心理上的平衡,从而产生抵制变革的心理。(2).组织中多数职工容易安于现状,求稳怕乱,对那些需要冒很大风险的变革往往缺乏坚定信心,这种心理惰性也是变革的一种阻力。(3).无论人事或技术变革,都会涉及到人的地位的变化。他们不情愿失去权力地位,在行动会以各种形式抵制变革。(4).部分人担心改革会影响个人的经济收入,经济利益得失的顾虑往往也是变革的一种阻力。(5).组织因机构需要精简,或因用工制度的变更而调整职工队伍时,会对非正式群体产生冲击,因而遭其反对,成为变革的一种阻力。

  5、怎样才能提高群体士气?群体士气与生产效率的关系如何?

  答:士气高低对于实现群体目标至关重要,影响士气的因素有:1.个体、群体、组织三者目标的一致性;2.对工作的满足感,有利于发挥员工的潜力,提高群体士气;3.合理的经济报酬与对正当要求的尽量满足,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士气。4、有优秀的管理人员;5、有良好的意见沟通。

  群体士气与工作生产效率并不一定存在正相关,士气只是提高员工生产效率的必要条件之一,而非充分条件。但没有士气的工作群体,也不能做出卓越成就。

  6、什么是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的特点是什么?

  答:非正式群体指非正式规定的,是人们在共的劳动生活中自然而然形成的群体。

  特点:1).形成的自发性。2).有较强的凝聚力。3).有强烈的群体意识及行为的一致性。

  4).核心人物是自然形成的,而且作用大。5).有一条反应灵敏的信息传递渠道。

  6).有较强的自卫性及排它性。

  7、在人的性格形成的讨论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就是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你怎样认识这个问题?

  答:性格就是一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性格是人的个性的核心成分,人的个性差异首先表现在性格上,是个体本质属性在心理与行为中的表现。性格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它是一个人从儿童时期起不断受到家庭、社会环境、教育的影响和自身在社会实践中的长期塑造而形成的。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