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基础医学理论《病理生理学》考点:第十一章第二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0-28

  三、血浆中纤溶因子的异常

  (一)纤溶亢进引起的出血倾向

  纤溶亢进的原因:富含纤溶酶原激活物的器官受损而释放、某些恶性肿瘤释放大量tPA、肝脏严重的功能障碍、DIC后的继发性纤溶亢进、溶栓药物引起的纤溶亢进。

  遗传性的少见。

  (二)纤溶功能降低与血栓形成倾向

  遗传性原因、获得性原因(动、静脉血栓形成、高脂血症、口服避孕药等)

  四、血细胞的异常

  (一)血小板的异常

  1、血小板减少:再障、急性白血病等引起的生成障碍;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引起的破坏增多;脾功能亢进等引起的分布异常。

  2、血小板增多:骨髓增生性疾病(慢粒、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引起的原发性增多;急性感染、溶血等引起的继发性增多。

  3、血小板功能异常

  遗传性因素和获得性因素(尿毒症、肝硬化、急性白血病等时功能降低、而血栓性疾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妊高症时功能升高)

  (二)白细胞异常:增多后可造成毛细血管血流受阻,可诱发微血栓。另外可以起出血倾向。

  (三)红细胞异常:增多可引起ADP增多,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

  五、血管的异常

  (一)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损伤后导致凝血、抗凝和纤溶功能平衡紊乱,导致明显的血栓形成倾向。

  (二)血管壁结构的损伤。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