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基础医学理论《病理生理学》考点:第五章第三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0-06

  第三节 缺氧时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

  一、呼吸系统的变化

  (一)代偿性反应 (Compensatory responses)

  PaO2下降到60mmHg以下时,刺激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器,引起呼吸中枢兴奋,呼吸运动加强,肺通气量增加。肺通气量增加可以:①把原来未参与换气的肺泡调动起来,以增大呼吸面积,提高 O2 的弥散量,使动脉血氧饱和度增加。②使更多的新鲜空气进入肺泡,提高 PaO2 。③胸廓运动幅度加大,胸内负压增加,回心血量增加,心输出量、肺血流量增加,有利于血液摄取和运输更多的氧。

  (二)损伤性变化

  1、高原性肺水肿:进入4000m高原后1-4天内,出现头痛、胸闷、咳嗽、发绀、呼吸困难、血性泡沫痰,甚至神志不清。肺部可听见湿性罗音。

  2、中枢性呼吸衰竭:严重缺氧时, PaO2 过低(<30mmHg)可直接抑制呼吸中枢,使呼吸运动减弱,肺通气量减少,呼吸节律不齐,周期性呼吸甚至停止,导致中枢性呼吸衰竭。

  二、循环系统变化

  (一)代偿性反应(主要是四点心输出量增加、肺血管收缩、血流重新分布和毛细血管增生)

  1. 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机制:①心率加快:可能是通气增加,肺膨胀对肺牵张感受器的刺激,反射性地通过交感神经引起的;②心收缩力加强:缺氧引起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于心脏β-肾上腺能受体,使心肌收缩力加强。③静脉回流量增加:胸廓运动幅度增大,有利于回心血量的增加。

  2. 血流分布改变(Blood redistribution)

  心、脑血管扩张(乳酸、腺苷),皮肤、内脏血管收缩(交感神经兴奋)

  3. 肺动脉收缩:当某部分肺泡气PO2降低时,可引起该部位肺小动脉收缩,使血流转向通气充分的肺泡,这是肺循环独有的生理现象,称为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PV)。

  机制:①交感神经兴奋作用于肺血管α-受体引起收缩。体液因素:②缺氧使肺组织内产生多种血管活性物质,其中缩血管物质作用占优势。③缺氧对血管平滑肌的直接作用。如Ca2+内流增加,兴奋 - 收缩耦联增强。肺血管长期收缩可使肺循环阻力增加,导致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平滑肌有3种类型的钾通道:电压依赖性钾通道(Kv)、Ca2+激活型钾通道(KCa)、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其中Kv是决定肺动脉平滑肌静息膜点位的主要钾通道。

  4、组织毛细血管密度增加:长期缺氧,脑、心和骨骼肌的毛细血管增生明显。缩短氧从血管内向组织细胞弥散的距离,增加对组织的供氧量。机制:细胞生成缺氧诱导因子-1增多,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基因高表达。

  (二)损伤反应

  1、肺动脉高压:机制引起肺动脉收缩的上述原因;另外长期缺氧可导致肺血管钙内流,不但增加肺循环阻力,而且导致肺血管重塑血管壁增厚变硬,形成持续的肺动脉高压。

  2、心肌舒缩功能降低:严重缺氧导致(1)心肌ATP生成减少,能量供应不足;(2)ATP不足引起心肌细胞膜和肌浆网钙转运功能障碍,心肌钙转运和分布异常;(3)慢性缺氧导致红细胞代偿性增多,血液粘滞度增高,心肌射血阻力增大;(4)严重的心肌缺氧还可造成心肌收缩蛋白破坏,心肌挛缩或断裂。

  3、心律失常:PaO2严重降低经颈动脉体反射性地兴奋迷走神经,导致窦缓;缺氧使细胞内外离子分布异常,心肌内K+减少,Na+增多,静息电位降低----心肌兴奋性和自律性增高,传导性降低,易发生异位心律和传导阻滞。

  4、回心血量减少:缺氧→乳酸和腺苷大量产生→扩血管,血液淤滞与外周血管;严重缺氧→抑制呼吸中枢→胸廓运动减少,回心血量减少。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