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医学理论《病理生理学》考点:第四章第三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0-05
中第三节 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
PH受呼吸和代谢两方面因素影响,代谢性成分改变引起的酸碱中毒称代谢性酸碱中毒,由呼吸性成分改变引起的酸碱中毒称呼吸性酸碱中毒.
如果NaHCO3和H2CO3任一因素原发改变,另一因素通过代偿也会发生相应改变,经过代偿两者比值不能维持20:1,为失代偿性酸碱中毒;如果能维持20:1,为代偿性酸碱中毒。
一、代谢性酸中毒 (metabolic acidosis):临床上发生率最高
特征:[HCO3-]原发性减少,导致PH下降。
(一)原因和发生机制
代酸: 血浆负离子组成比率改变
血浆负离子:Cl-、 HCO3-、Pr-、SO42-、 HPO42-、有机酸根、蛋白质
改变二种 : HCO3-↓、 AG↑ 、 Cl-
HCO3-↓、 AG- 、 Cl-↑
1、入酸增加
水杨酸中毒;含氯的成酸性药物摄入过多
2、产酸增加:此为主要原因
(1)乳酸酸中毒:休克、低氧血症、严重贫血等。
(2)酮症酸中毒:糖尿病病人,严重饥饿和酒精中毒。葡萄糖利用减少,大量脂肪被动员,形成大量酮体。
3、排酸减少
肾功能障碍病人,排酸减少。
4、HCO3-大量丢失
严重腹泻、肠道瘘管或肠道引流,大量丢失肠液
5、血液稀释,HCO3-浓度下降
快速大量输入无HCO3-的液体或生理盐水,造成稀释性代谢性酸中毒
6、高血钾
细胞外液K+浓度增高时,可引起细胞外H+浓度增大,从而造成代谢性酸中毒。这种酸中毒时体内H+总量并未增加,H+从细胞内逸出,导致细胞内呈碱中毒,尿液呈碱性。
(二)分类
1、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
特点:AG增高,血氯正常。
(1)固定酸生成过多:乳酸中毒;酮症酸中毒
(2)肾脏排氢能力降低:重度肾功能衰竭:肾小球滤过率↓到正常的25%以下
(3)服用不含氯成酸药物:如水杨酸。
2、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血氯升高。
(1)消化道丢失HCO3-;
(2)肾脏排氢能力降低:轻、中度肾功能衰竭--肾小管泌H 减少,重吸收 HCO3- 减少(肾丢失HCO3-);肾小管酸中毒;
(3)服用含氯成酸药物过多,如NH4Cl。
(4)使用碳酸酐酶抑制剂
各种体液电解质含量(mmol/L)
体液 Na+ K Cl- HCO3-
血浆 140 3.5-5.5 104 23-28
唾液 10-40 26 10-30 <10
胃液 20 10-20 150 0
胰液140 5 40 110
肠液140 5 60-110 30-80
胆汁 140 5 100 40
汗液 45 4.5 57 0
(三)机体的代偿
1.血液的缓冲:
H++HCO3-→H2CO3→CO2+H2O
SB、AB 、BB 、BE下降
2. 肺的代偿调节(此时最主要的调节方式)
代酸患者一般均有典型呼吸深快症状,
PaCO2继发↓。
3. 细胞缓冲:H+-K+交换
4.肾脏的代偿
酸中毒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内碳酸酐酶和谷氨酰胺酶活性增强。表现为肾小管泌H+、NH3增多,重吸收NaHCO3增加,补充血浆的NaHCO3;但肾功能障碍引起的代酸,肾脏不能发挥代偿作用。代偿是保持酸碱内稳的重要机理。因此,当肺或肾的生理功能异常时,除本身可引起原发性酸碱失衡外,还影响到代偿调节,这在分析酸碱失衡时务必注意。
汉-哈二氏方程式重述上述观点:
考虑代偿机制时应注意几个原则,代偿需一定时间,代偿是有限度的。
如:呼吸的代偿非常迅速,一般在酸中毒10分钟后呼吸增强,30分钟后即达代偿,12~24小时达代偿高峰,代偿最大极限是 PaCO2降到10mmHg(1.33kpa)。
代谢性酸中毒的血气分析参数如下:
由于HCO3-降低,所以AB、SB、BB值均降低,BE负值增大,pH下降,通过呼吸代偿,PaCO2继发性下降,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