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卫生资格考试> 初级中药士/中药师/主管中药师> 初级中药士> 考试辅导> 文章内容
2020初级中药士《专业实践能力》考点:影响中药品质变异的因素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20-08-21
中细目一 影响中药品质变异的因素
要点一 中药变质的自身因素
1.中药的含水量
中药的含水量直接影响其质量与数量,是养护工作的关键,必须重视水分的研究和管理。
(1)中药水分与质量的关系:绝大多数中药发生质量和数量的变化,水分是主导的,它能造成以下主要质变。
①水分与虫害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中药的含水量越高,造成虫害愈严重。相反,如果把含水量控制在一定标准下,就能抑制生虫或减少虫害的发生。所以,中药的生虫与否和它的含水量有着重要的关系。
②水分与霉变的关系:水分越高,则霉菌新陈代谢的作用愈强,其生长繁殖也愈快。
③水分与潮解的关系:如大青盐、柿霜等。
④水分软化的关系:如含亲水基团的动物胶质阿胶、龟板胶、鹿角胶等。
⑤水分与风化的关系:即空气中相对湿度越低,风化现象越快,而空气的温度只起间接推动作用。风化后的中药质量和药性则会发生明显变化。
⑥水分与走味的关系:当空气中的温、湿度变化时,成分就会散发和稀释,气味随之发生变化,质量受到影响。
⑦水分与其他质变的关系:干裂、脆化、变形现象
(2)中药水分测试方法:
烘干法、甲苯法、红外线干燥法、电阻法、中药水分测定仪速测法。
(3)中药水分的平衡与安全(略)
2.中药的化学成分及对中药贮存的影响
注意:此部分内容老师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扩充。以下扩充内容建议大家了解。
(1)生物碱类:生物碱广泛分布于植物界中。含有生物碱的中药,常因干燥的方法不适宜,其含量可能降低;同时此类中药以及生物碱因久与空气和日光接触,可能有部分氧化、分解而变质。故此类中药应避光贮藏。
(2)苷类:苷是存在于植物体各器官的细胞质或液泡中的一种复杂的有机化合物。
苷类具有容易分解的性质,因此在植物采集后,必须用适当的温度迅速予以干燥。多数含苷植物可在55~60℃干燥,在此温度下酶被破坏而失去作用。有一些含苷类中药在贮藏前应先使其发酵,以产生有效成分,如自香荚牛制备香荚醛。
有的中药在应用时须先加水,放在适当温度下,促使所含的苷与酶进行水解,例如,自芥子中制取芥子油;自苦杏仁中制取苦杏仁水;像这类中药不宜用60℃温度干燥,以免所含的酶失去作用。
总之,含苷类的中药在贮藏时必须注意干燥,避免湿气的侵入。
(3)鞣质类:鞣质在植物界中分布极广,大多存在于树皮中,在木材、果实中也往往存在;某些昆虫的虫瘿也含有大量的鞣质。含鞣质的药材露置空气及日光中,则渐渐变成棕黑色,特别在碱性溶液中,更易氧化变色。
防止鞣质氧化变色的方法,一方面要减少与氧接触,另一方面是破坏或抑制氧化酶的活性。在药材加工过程中,对于含有鞣质的植物,如处理不当,常可形成不同颜色。鞣质遇铁盐变成黑色,与锡长时间加热共煮时,能生成玫瑰色化合物,以致会直接影响加工品的质量。因此,在加工与贮藏时对容器及用具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
(4)油脂类:脂肪和脂肪油(简称油脂),在植物界分布很广,大部分存在于果实及种子中。
新鲜的脂肪和脂肪油通常具有愉快的特殊气味,但是如果保存不当,经常与空气中氧及水分接触,并在日光的影响下,同时又可能有微生物的作用,一部分发生氧化,另一部分则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以致产生不快的臭气和味道,油脂中的游离酸也随之增多,这种现象称为油脂的“酸败”。
光线、温度、水分以及油脂中的杂质等因素均能加速油脂的酸败,故油脂应除去水分与杂质,盛满于密闭容器中置于避光处保存。同样,含有大量油脂的中药,必须贮藏于干燥场所,防水分侵入;且库房的温度要低,避免日光直射。最好置于密闭容器中避免与空气接触。
(5)挥发油类:含挥发油的中药宜保存在密闭容器中;大量时必须堆放于凉爽避光的库房内;对温度必须控制,夏季尤须注意,温度过高,则使所含挥发油散失或走油;并且堆垛不宜紧密、重压,以免破坏中药的含油组织。中药要保持一定的干燥和疏松,避免吸潮挤压,以防止由于中药中其他成分的败坏而对挥发油产生不良的影响。
含挥发油药材的加工常采用较低温度干燥,一般不宜超过35℃,以免挥发油散失。某些含有挥发油的药材,其本身具有杀虫、杀菌的作用,因此在贮藏过程中,不仅自己在较差的外界条件下不霉不蛀(如丁香等),而且尚可使与其共存的其他中药避免虫蛀,如花椒、山鸡椒、大蒜等。
(6)植物色素类:植物色素主要分为黄酮类色素、醌类色素、类胡萝卜素类色素等,这些色素常常与葡萄糖等结合成苷类化合物。
颜色从外观上反映中药的质量,不仅作为鉴别中药品质的重要标志,同时也直接关系到药材加工质量的优劣。因此在加工贮藏过程中,要尽量防止变色,保持原有的色泽。
含有色素的药材在干燥以及加工炮制时,必须注意其性质,调整适宜的酸度和温度,尽量避免采用铁质工具和容器。在干燥时避免在强烈的日光下曝晒;在贮藏期间应防止氧化及日光的照射,以保持其固有的色泽。
要点二 中药变质的环境因素
1.温度
温度对于中药的贮存影响最大。中药对气温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在常温(5℃~20℃)下,药材成分基本稳定,利于贮藏。当温度升高时,中药水分蒸发,失去润泽,甚至干裂;氧化、水解反应加快;泛油、气味散失亦加快;动物胶类和部分树脂类,会发生变软、变形、黏结、熔化等现象。
温度若升高到34℃以上时,含脂肪油较多的中药,如杏仁、桃仁、柏子仁等以及某些动物类中药产生油质分解外溢,形成“走油”(泛油),产生不快的油哈味,药物颜色加深,由于水分蒸发,降低药的重量。
2.湿度
一般药物的含水量为10%-15%左右,如果因贮藏条件不善,逐渐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使含水量增加。若空气相对湿度在70%时,中药的绝对含水量不会有较大的改变。但是,当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中药的含水量会随之增加,含糖质多的中药,如糖人参及蜜制品,会因吸潮发软发霉乃至虫蛀。盐制药物(盐附子等)及钠盐类的矿物药(如芒硝等)会潮解溶化。
(1)湿度对中药霉变的影响
相对湿度在75%以下时,各种霉菌生长困难,无法繁殖。
根据微生物对湿度要求的不同,可分为下列三种类型。
霉菌对空气湿度的适应性
霉的类型 |
生长发育要求最低相对湿度 |
高湿性(湿生型)微生物 |
90%以上 |
中湿性(中生型)微生物 |
80%~90% |
低湿性(干生型)微生物 |
80%以下 |
引起中药霉变的微生物中青霉菌、毛霉菌、酵母菌多属于湿生型;黄曲霉菌、黑曲霉菌等多属中生型;灰绿霉菌及白曲霉菌却属干生型。
(2)湿度对中药害虫的影响
1)最适宜湿度范围:害虫的繁殖能力最强,产生一代的时间最短,对中药材危害最严重的相对湿度范围在70%~80%之间(温度18℃~27℃)。
2)适宜湿度范围:害虫繁殖能力下降,生育缓慢的相对湿度范围在75%~90%之间(温度27℃~35℃)。
3)不适宜湿度范围:若相对湿度在30%~40%之间,害虫从空间得到的水汽极少,水分不足常导致生理失调或死亡。
3.空气
气调防霉:中药害虫同所有的生命体一样,其生长发育全过程,以及繁殖后代都离不开氧。气调就是通过采取充N2降02、自然降02等方法对中药进行杀虫养护的。如中药堆件中的02降到1%~2%,在一定时间内大多数害虫就会因缺02而窒息死亡。
此外,高浓度的C02和N2等惰性气体,对中药害虫也有一定的麻醉和毒杀作用。而且,随着浓度或温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会更加剧,窒息会加快,所以气调养护中药的另一方法则是通过采取充N2、充C02杀灭或抑制害虫的。
4.日光
5.霉菌和害虫
以教材大纲知识点为指导,精作试题,让你备考复习做题一步到位,提高复习效率
【焚题库】药学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考生+考前模拟试题】
在线题库,网校课程辅导资料获取,考试交流可以加入卫生资格考试交流群:1101346508有专门老师为你解答。
模拟考场 |
药学章节练习 |
历年真题 |
每日一练 |
免费模拟考场在线测试 |
章节针对练习专项突破 |
每真题练习实战演练 |
每天10道最新试题 |
查看详情 | 查看详情 |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