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卫生资格考试> 初级中药士/中药师/主管中药师> 初级中药士> 考试辅导> 文章内容
2020年初级中药士考试《方剂学》考点讲义:清热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09-04
中方剂学——第五单元 清热剂
细目一 概述
要点一 清热剂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气分热、血热、脏腑热以及虚热等里热证。
要点二 清热剂的应用注意事项
1.要辨别里热证的部位,若热在气而治血,必将引邪入里;热在血而治气,则血热难平。
2.要辨明里热证的性质,分清虚实,对于屡用清热剂而热仍不退者,为阴虚火旺,即王冰所说:“寒之不寒,是无水也”,当用甘寒滋阴壮水之法,使其阴复则热自退。
3.要分清里热证的真假,不要为假象迷惑,若为真寒假热,不可误用寒凉。
4.对于热邪炽盛,服凉药入口即吐者,可少佐温热药或用凉药热服法。
5.要注意顾护脾胃,因苦寒之品容易伤阳败胃,必要时可配伍健脾和胃之品。
细目二 清气分热
要点 白虎汤《伤寒论》
【组成】石膏一斤 知母六两 甘草(炙)二两 粳米六合
【功用】清热生津。
【主治】阳明经热证或肺胃气分热证。壮热面赤,烦渴引饮,汗出恶热,脉洪大或滑数有力。
【组方原理】本方证是由伤寒化热内传阳明之经,或温病邪传气分所致。
里热炽盛无表证,故壮热面赤,不恶寒而恶热;热灼津伤,乃见烦渴引饮;
里热蒸腾,迫津外泄,则汗出;
邪热盛于经,鼓动脉道,故脉洪大有力。
治以清热生津为法。
方中石膏辛甘大寒,善于清解阳明经热邪,透热出表,除烦止渴,故重用为君药。知母苦寒质润,既助石膏清泻肺胃实热,又能生津止渴,为臣药。君臣相须为用,既可大清气分之热,又能滋阴生津,功效倍增。炙甘草、粳米益胃和中,并防石膏、知母大寒伤胃,为佐使药。四药合用,使热邪得清,津液得复,诸症自愈。
【加减化裁】临证时凡外感热病属气分实热者,均可用本方加减治疗。若兼阳明腑实,见神昏谵语,大便秘结,小便赤涩,可加大黄、芒硝以泻热攻积;若气血两燔,引动肝风,见神昏谵语、抽搐者,可加羚羊角、水牛角以凉肝息风;消渴病而见烦渴引饮,属胃热者,可加天花粉、芦根等以增强清热生津之力。
【白虎汤与竹叶石膏汤的鉴别应用】两方均含有石膏、粳米、甘草,都有清热生津之功,主治气分热证。
白虎汤又用知母重在清热保津,主治阳明经热盛或气分热盛证。以大热、大渴、大汗、脉洪大为辨证要点。
竹叶石膏汤系白虎汤化裁而来,加益气生津之人参、麦冬和清心除烦、降逆和胃之竹叶、半夏二组药。其清热之力稍差,兼有益气养阴、和胃降逆之功。主治热病伤阴,余热未尽,气阴两伤者。以身热多汗,烦渴喜饮,少气,舌红干,脉虚数为辨证要点。白虎汤证属实,重在清热,兼能生津;竹叶石膏汤证属虚中夹实,清补并行。
细目三 清营凉血
要点 清营汤《温病条辨》
【组成】犀角三钱 生地黄五钱 元参三钱 竹叶心一钱 麦冬三钱丹参二钱 黄连一钱五分 银花三钱 连翘(带心)二钱
【功用】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主治】热入营分证。身热夜甚,口渴或不渴,时有谵语,神烦少寐,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
经典例题
下列各项,属于清营汤证热型特点的是
A.往来寒热
B.入暮潮热
C.身热夜甚
D.日晡潮热
E.夜热早凉
『正确答案』C
【组方原理】本方证为邪热内传营分所致。
邪热传营,伏于阴分,入夜阳气内归营阴,与热相合,故身热夜甚;若口渴,为气分热仍在,胃津被劫;或不渴,为热入营分蒸腾阴液上承于口,故反不渴;热扰心神,则时有谵语,心烦少寐;邪入营分,波及血分,轻伤血络,溢于肌肤,故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为热伤营阴之征。治宜清泻营分热邪。
方中犀角(现以水牛角代)清解营分热毒,凉血化斑,为君药。玄参、生地黄、麦冬能养阴清热,共为臣药。
金银花、连翘、竹叶心(初出的卷状嫩叶)清热解毒,轻清宣透;黄连苦寒,清心解毒;丹参凉血活血散瘀,防热与血结,共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清营泻热解毒、透热养阴活血之效。
【清营汤与犀角地黄汤的鉴别应用】
清营汤与犀角地黄汤均以犀角(现以水牛角代)、生地黄为主,用治热入营血证。
但清营汤配伍金银花、连翘等轻清宣透之品,寓有“透热转气”之意,适用于热邪初入营分尚未动血之证;犀角地黄汤配伍赤芍、牡丹皮泻热散瘀,寓有“凉血散血”之意,适用于热入血分而见动血、耗血之证。
细目四 清热解毒
要点一 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组成】黄连三两 黄芩 黄柏各二两 栀子十四枚
【功用】泻火解毒。
【主治】三焦火毒热盛证。大热烦躁,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热病吐血、衄血,或热甚发斑,或身热下利,或湿热黄疸,或外科疮疡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组方原理】本方证为实热火毒壅盛,充斥三焦所致。邪热内壅,热甚成毒,充斥三焦,内扰神明,故大热烦躁,错语不眠;热灼津液,则口燥咽干;血为热迫,随火上逆,则为吐衄;热伤络脉,血溢肌肤,则为发斑;热毒下迫大肠,则为下利;郁热熏蒸外越,则为黄疸;热壅肌肉,则为疮疡疔毒;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皆为火毒炽盛之征。
治宜泻火解毒。
方中以大苦大寒之黄连,清泻上焦心火,并兼泻中焦之火,量大为君药。
黄芩清上焦之火,为臣药。
黄柏清下焦之火,为佐药。使以栀子通泻三焦之火,导热下行。
四药皆为苦寒之品,苦泻寒清,直折火势,使火邪去而热毒解,诸症可愈。
要点二 普济消毒饮《东垣试效方》
【组成】黄芩 黄连各五钱 人参三钱 陈皮 甘草(生用) 玄参柴胡 桔梗各二钱 连翘 板蓝根 马勃牛蒡子各一钱 僵蚕(炒) 升麻各七分
【功用】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主治】大头瘟。恶寒发热,头面红肿焮痛,目不能开,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黄,脉浮数有力。
【组方原理】大头瘟,原名大头天行。
乃风热疫毒,壅于上焦,攻冲头面所致。
风热疫毒郁于肌表,故恶寒发热;壅结于头面,则头面红肿焮痛;由于肿甚,故目不能开;
热毒壅肺,则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红苔黄,脉浮数有力,均为热毒壅结之征。
治宜清热解毒,疏风散邪。
方中重用黄连、黄芩清泻上焦热毒,又均用酒炒,使其性升,直达病所,共为君药。牛蒡子、连翘、僵蚕疏散头面、肌表风热,共为臣药。玄参、马勃、板蓝根清热解毒;人参扶正祛邪;桔梗、甘草清利咽喉;陈皮理气,疏散壅滞,共为佐药。升麻、柴胡疏散风热,引诸药上达头面,二药既有舟楫之用,又寓“火郁发之”之意,共为使药。诸药配合,清散与升降并举,风热得散,疫毒得清,其证自愈。
要点三 仙方活命饮《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白芷 贝母 防风 赤芍 当归尾 甘草节 皂角刺(炒)穿山甲(炙) 天花粉 乳香 没药各一钱金银花 陈皮各三钱
【功用】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主治】阳证痈疡肿毒初起。症见局部红肿焮痛,或身热凛寒,苔薄白或黄,脉数有力。
【组方原理】本方为治阳证痈疡的代表方。痈疮肿毒,乃由热毒壅聚、气滞血瘀所致。热毒壅聚,则局部红肿焮赤;气滞血瘀,故疼痛;邪正交争于肌表,则身热微恶寒,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数有力。
治当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
方中以治疮疡圣药金银花为君,其性寒质轻,最善清热解毒。白芷、防风疏风散邪,散结消肿;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活血散瘀,消肿止痛,共为臣药。贝母、花粉清热散结,山甲、皂刺通行经络,透脓溃坚,陈皮理气行滞,共为佐药。甘草为使,助君药清热解毒,并调药和中。煎药时加酒,借其活血通络以助药效。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消肿溃坚、活血止痛之功。
本方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通经溃坚诸法为主,佐以透表、行气、化痰散结,其药物配伍较全面地体现了外科阳证疮疡内治消法的配伍特点。故前人称本方为“疮疡之圣药,外科之首方”。
细目五 清脏腑热
要点一 龙胆泻肝汤《医方集解》
【组成】龙胆草(酒炒) 黄芩(炒) 栀子(酒炒) 泽泻 木通车前子 当归(酒炒) 柴胡 生地黄(酒炒)生甘草
【功用】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
【主治】
1.肝胆实火上炎证。头痛目赤,胁痛口苦,耳聋耳肿,舌红苔黄,脉弦数有力。
2.肝经湿热下注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或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
【组方原理】本方证由肝经实火上炎或湿热下注所致。肝胆实火上炎,在上则见头痛目赤,口苦,耳聋耳肿;在中则见胁肋疼痛;湿热之邪循经下注,故见阴肿,阴痒,筋痿,阴汗,小便淋浊,妇女带下黄臭等;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有力,均为湿热内盛之征。
治宜清泻肝胆实火,清利肝经湿热。
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既泻肝胆实火,又利下焦湿热,泻火除湿,为君药。黄芩、栀子苦寒泻火,清热燥湿,为臣药。泽泻、木通、车前子清利湿热,使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肝经有热,本易耗伤阴血,且方中苦燥渗利之品居多,能再耗其阴,故用当归、生地黄养血益阴,使苦燥清利不伤阴,柴胡疏畅肝胆,引诸药入肝,六药均为佐药。甘草为使,一则益气和中,可防苦寒之品伤胃,一则调和诸药。综观全方,清利并行,泻中有补,降中寓升,祛邪而不伤正,泻火而不伐胃,诚为泻肝良方。
要点二 清胃散《脾胃论》
【组成】生地黄 当归身各三分 牡丹皮半钱 黄连六分 升麻一钱
【功用】清胃凉血。
【主治】胃火牙痛。牙痛牵引头脑,面颊发热,其齿喜冷恶热;或牙宣出血;或牙龈红肿溃烂;或唇舌颊腮肿痛;口气热臭,口干舌燥,舌红苔黄,脉滑数。
【组方原理】本证为胃有积热,循经上攻所致。
牙痛牵引头疼,面颊发热,唇舌颊腮肿痛,牙龈腐烂等,皆是火热攻窜为害。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热每致血分亦热,故易患牙宣出血等症。
方用黄连苦寒入胃,清胃泻火,直折胃中火热,为君药。生地、丹皮凉血清热,为臣药。当归养血活血,以助消肿止痛,为佐药。升麻辛凉升散解毒,可宣散郁遏之伏火,含有“火郁发之”之意,兼可引药入经,为佐使。诸药合用,共奏清胃凉血之效
【加减化裁】临证时若兼肠燥便秘者,可加大黄以导热下行;口渴饮冷者,可加石膏,以清热生津;胃火炽盛之牙衄,可加牛膝,导血热下行。
【清胃散与玉女煎的鉴别应用】
清胃散与玉女煎都可以治胃火牙痛。
清胃散以清胃凉血为功,主治胃有积热,上攻齿龈之证,以牙痛牵引头脑,面颊发热,其齿恶热喜冷;或牙宣出血;或口中热臭,口舌干燥,舌红苔黄,脉数为特点。
玉女煎功专清胃滋阴,主治胃热阴虚之牙痛,牙龈出血,烦热干渴,舌红苔黄且干者。
前方重在清胃泻火,后方则清火滋水并用。
要点三 葛根黄芩黄连汤《伤寒论》
【组成】葛根半斤 甘草(炙)二两 黄芩三两 黄连三两
【功用】解表清里。
【主治】协热下利。身热下利,胸脘烦热,口中作渴,喘而汗出,舌红苔黄,脉数或促。
【组方原理】外感表证初起,邪在太阳,理应解表。但表证未解,误用攻下,虚其里气,以致表热内陷阳明而下利不止,故称“协热下利”。此时表证未解,里热已炽,故见身热,胸脘烦热,口中作渴;里热上蒸于肺则作喘,外蒸肌表则汗出。
治宜外解太阳肌表之邪,内清阳明肠胃之热。
方中重用葛根为君药,既能解肌清热,又能升发脾胃清阳之气以止泻。黄芩、黄连清热燥湿,善清肠胃湿热而治热利,为臣药。甘草甘缓和中,协调诸药,为使药。四药合用,共成解表清里之剂。
要点四 芍药汤《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
【组成】芍药一两 当归 黄连各半两 槟榔 木香 甘草(炒)各二钱 大黄三钱 黄芩半两肉桂二钱半
【功用】清热燥湿,调气和血。
【主治】湿热痢疾。腹痛,便脓血,赤白相兼,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弦数。
【组方原理】本方证是由湿热蕴蒸于肠胃,气血失调所致。湿热下注大肠,搏结气血,酿为脓血,而为下痢赤白;肠道气机阻滞则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象弦数等倶为湿热内蕴之象。
治宜清热燥湿,调和气血。
方中黄芩、黄连性味苦寒,功擅清热燥湿解毒,以除致病之因,为君药。重用芍药养血和营、缓急止痛,配以当归养血活血,体现了“行血则便脓自愈”之义,且可兼顾湿热邪毒熏灼肠络,伤耗阴血之虑;木香、槟榔行气导滞,“调气则后重自除”,四药相配,调和气血,是为臣药。大黄苦寒沉降,合芩、连则清热燥湿之功著,合归、芍则活血行气之力彰,其泻下通腑作用可通导湿热积滞从大便而去,体现“通因通用”之法。佐以少量肉桂,其辛热温通之性,既可助归、芍行血和营,又可防呕逆拒药,属佐助兼反佐之用。炙甘草和中调药,与芍药相配,又能缓急止痛,亦为佐使。诸药合用,湿去热清,气血调和,故下痢可愈
细目六 清虚热
要点 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
【组成】青蒿二钱 鳖甲五钱 细生地四钱 知母二钱 丹皮三钱(情好,别嫁!生母担)
【功用】养阴透热。
【主治】温病后期,邪伏阴分证。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舌红少苔,脉细数。
【组方原理】本方证为邪热深入阴分,阴液已伤,邪热留于阴分所致。阴分本有伏热,夜晚阳气入阴则助长邪热,两阳相加,阴不制阳,故入夜身热;早晨卫气行于表,阳出于阴,故热退身凉;久热伤阴,阴亏不能作汗,则热退无汗;舌红少荅,脉细数,为阴虚有热之征。治宜养阴透热。
方中鳖甲咸寒,直入阴分,养阴于内;青蒿苦辛性寒,其气芳香,能透热于外,共为君药。吴瑭说:“此方有先入后出之妙,青蒿不能直入阴分,有鳖甲之领入也;鳖甲不能独出阳分,有青蒿领之出也。”生地黄、知母养阴清热,助君药清退虚热,共为臣药。牡丹皮凉血泻热,助青蒿透热外出,为佐药。五药配伍,养阴而不恋邪,清热而不伤阴,标本兼顾,共奏养阴透热之功。
以教材大纲知识点为指导,精作试题,让你备考复习做题一步到位,提高复习效率
【焚题库】主治医师考试题库【历年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考生+考前模拟试题】
在线题库,网校课程辅导资料获取,考试交流可以加入卫生资格考试交流群:741262248 有专门老师为你解答。
模拟考场 |
主治医师章节练习 |
历年真题 |
每日一练 |
免费模拟机考在线测试 |
主治医师章节针对练习专项突破 |
每真题练习实战演练 |
每天10道最新试题 |
查看详情 | 查看详情 | 查看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