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临床检验初级检验技师考试复习资料: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要点1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10-12
中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要点1:
骨髓检查的内容与方法
适应证:
①外周血细胞成分及形态异常,如一系、二系或三系细胞的增多和减少;外周血中出现原始、幼稚细胞等异常细胞。
②不明原因发热,肝、脾、淋巴结肿大。
③骨痛、骨质破坏、肾功能异常、黄疸、紫癜、血沉明显增加等。
④化疗后的疗效观察。
⑤其他:骨髓活检、造血祖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分析、微生物及寄生虫学检查(如伤寒、疟疾)等。
禁忌证:由于凝血因子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晚期妊娠的孕妇做骨髓穿刺术应慎重。
骨髓标本的采集
骨髓标本大部分采用穿刺法吸取。骨髓穿刺部位选择一般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骨髓腔中红骨髓丰富;②穿刺部位应浅表、易定位;③应避开重要脏器。临床上常用的穿刺部位包括胸骨、棘突、髂骨、胫骨等处。髂骨后上棘此处骨皮质薄,骨髓腔大,进针容易,骨髓液丰富,被血液稀释的可能性小,故为临床上首选的穿刺部位。
骨髓取材满意的指标:抽吸骨髓时患者有特殊的痛感;抽出的骨髓液中有较多的骨髓小粒和脂肪滴;显微镜下涂片有骨髓特有的细胞如:巨核细胞、浆细胞、造骨细胞、破骨细胞、脂肪细胞、肥大细胞、组织细胞、纤维细胞等;骨髓中中性杆状核与分叶核粒细胞之比值大于血片中的比值。
骨髓涂片检查
(1)普通光镜低倍镜检验:判断骨髓增生程度(见下表);估计巨核细胞系统增生情况;观察涂片边缘、尾部、骨髓小粒周围,有无体积较大或成堆分布的异常细胞。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五级估计标准
增生程度 |
成熟红细胞:有核细胞 |
有核细胞均数/Hp |
常见病例 |
增生极度活跃 |
1:1 |
>100 |
各种白血病 |
增生明显活跃 |
10:1 |
50~100 |
各种白血病、增生性贫血 |
增生活跃 |
20:1 |
20~50 |
正常骨髓象、某些贫血 |
增生减低 |
50:1 |
5~10 |
造血功能低下 |
增生极度减低 |
200:1 |
<5 |
再生障碍性贫血 |
(2)油镜:选择满意的片膜段,观察200~500个细胞,按细胞的种类、发育阶段分别计算,并计算它们各自的百分率;仔细观察各系统的增生程度和各阶段细胞数量和质量的变化。
骨髓象检查的注意事项
确认细胞不能单凭一、两个特点下结论,应综合细胞大小、核质比例、核的形状、染色质结构、核仁、胞质着色和颗粒等条件全面分析判断;各系统的原始细胞虽各有特征,但极相似,甚难鉴别,除应做相应的细胞化学染色协助区别外,也可根据伴随出现的幼稚细胞或成熟细胞,推测原始细胞的归属;介于两个阶段之间的细胞,不论其来源如何,应统一按成熟方向的下一阶段计算。
在特殊情况下,光学显微镜下个别介于两个系统之间的细胞,甚难鉴别。如介于浆细胞与幼稚红细胞之间的细胞,可归于红细胞。介于淋巴细胞与红细胞之间的细胞亦归为红细胞;若确诊为浆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细胞白血病或红白血病时,则应将这些细胞随确诊而划分其归属;实在难以确定类型的细胞,可列为“分类不明细胞”。
骨髓象的分析与报告
包括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比例、粒系统细胞改变、红系统细胞改变、巨核系统细胞改变、淋巴系统细胞改变、单核系统细胞改变和其他血细胞改变。
诊断意见种类分为以下几种:
(1)肯定性诊断:骨髓呈特异性变化,临床表现又典型者,如各种白血病、巨幼细胞性贫血、多发性骨髓瘤、骨髓转移癌、戈谢病、尼曼-匹克病等。
(2)支持性诊断:血象、骨髓象有形态改变,可解释临床表现,如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同时可建议做相应的检查。
(3)形态学描写:骨髓象有些改变,但提不出上述性质诊断意见,可简述其形态学检查的主要特点,并建议动态观察,尽可能提出进一步检查的建议。
(4)可疑性诊断:骨髓象有部分变化或出现少量异常细胞,临床表现又不典型,可能为某种疾病的早期或前期或不典型病例者,如难治性贫血等,要结合临床、做相应的检查,并动态观察其变化。
(5)排除性诊断:如临床上怀疑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其骨髓中血小板易见、巨核细胞无成熟障碍,即可排除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