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师

导航

2018年中级审计师考试《财务管理》章节讲解:流动资产管理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11-26

  第二节 流动资产管理

  一、现金管理

  (一)持有现金的目的和管理目标

  1.现金持有的目的

交易性需求

满足日常业务的现金支付需要。保证货款支付、债务偿还等现金需要

预防性需求

置存现金以防发生意外。现金流量的不确定性越大,预防性现金需要量就越大

投机性需求

置存现金用于不寻常的购买机会,比如遇有廉价原材料或其他资产供应的机会,便可用手头现金大量购入;再比如在适当时机购入价格有利的股票和其他有价证券等

  2.现金管理的目标:在资产的流动性和盈利能力之间做出合理的选择。

  (二)现金支出的内部控制

  1.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出纳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不得由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

  2.定期轮岗制

  3.现金支出的授权批准制度:大额支出需要联签。预算外支出遵循例外管理原则,经决策机构批准。重要现金支付应当实行集体决策和审批。

  4.现金支出程序:支付申请→支付审批→支付复核→办理支付。

  5.现金和银行存款的日常管理及清查制度

  (1)超过库存限额的现金应及时存入银行。

  (2)取得的货币资金收入必须及时入账,不得坐支。

  (3)指定专人定期核对银行账户,每月至少核对一次,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使银行存款账面余额与银行对账单调节相符。

  6.票据及有关印章的管理制度

  财务专用章应由专人保管,个人名章必须由本人或其授权人员保管。严禁一人保管支付款项所需的全部印章。

  (三)现金集中管理制度

  四种主要模式:统收统支模式、拨付备用金模式、设立结算中心模式(集团公司资金集中控制最主要的模式)、财务公司模式。

  二、应收账款管理

  (一)应收账款的功能、成本与管理目标

  1.应收账款的成本

  赊销的代价主要表现为应收账款所带来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账成本。

  (1)机会成本:因投放于应收账款而放弃其他投资所带来的收益。

  应收账款机会成本

  = 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资金成本率【按有价证券利息率计算】

  = 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资金成本率

  = 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资金成本率

  【注意】平均收现期一般按客户各自赊销额占总赊销额比重为权数的所有客户收账天数的加权平均数计。

  (2)管理成本:进行应收账款管理时所增加的费用。

  ①调查顾客信用情况的费用;②收集各种信息的费用;③账簿的记录费用;④收账费用;⑤其他费用

  (3)坏账成本:应收账款因故不能收回而发生的损失。一般与应收账款发生的数量成正比。

  坏账成本 =赊销收入×估计坏账百分比

  2.应收账款管理的目标:

  如果赊销增加,利润就会增加,但相应的与赊销相关的成本就会增加。如果利润的增加,大于相应的成本增加,增加赊销是合算的;如果利润的增加小于相应的成本增加,增加赊销就不合算。——实现信用销售的功能与成本的平衡。

  (二)信用政策及其财务评价

  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与收账政策三个方面。

  1.信用标准

  (1)信用标准是客户获得企业商业信用所应具备的最低条件,通常用预计坏账损失率表示。

  (2)考虑因素:

  ①信用的边际成本VS增加的销售额的边际利润:标准过于严格,可能会降低销售;过于宽松,可能会增加坏账损失和收账成本;

  ②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政策;

  ③企业承担违约风险的能力;

  ④客户的资信级别( 5C系统):客户的信用品质、偿付能力、资本、抵押品、经济状况等。其中信用品质是决定是否给予客户信用的首要因素。

  2.信用条件 信用期限、现金折扣期和现金折扣率

  (1)信用期限(结合教材内容学习理解)

  ①定义:信用期限是企业要求客户付款的最长期限;

  ②延长的好处:客观上刺激了扩大销售量;坏处:增加在应收账款上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并增加坏账风险。

  ④决策:视延长信用期间增加的边际收入是否大于增加的边际成本而定。

  (2)现金折扣期限与现金折扣率

  ①定义:指可以获得现金折扣的付款期限,即在多少天付款可以获得现金折扣。如 (2/10,N/30);

  ②作用:将吸引一批视现金折扣为减价出售的新顾客;继续吸引一些老顾客专门为享受现金折扣而提前付款。

  (3)信用条件的财务评价:在收益相等的情况下,信用成本越高,方案越差。信用成本合计 =现金折扣+机会成本+坏账成本+收账费用

  3.收账政策

  (1)定义:从债务人那里收取超过或没超过正常的赊销期限的款项的程序。履行收账政策是要付出代价的,如收账人员的工资、办公费、差旅费、法律费用等。

  (2)关系:通常在一定限度内,收账成本越多,措施越得力,坏账损失与机会成本就越小,但二者并非呈线性关系。

  ①最初支付的收账成本不会使坏账和机会成本大量减少;

  ②收账成本陆续增加,坏账和机会成本会有较大幅度减少,产生越来越大的效应;

  ③收账成本的增加达到一定限度(饱和点)后,其对进一步降低坏账损失的效力就会逐渐减弱,以至得不偿失。

  (3)决策:合理的收账政策应该使坏账和机会成本的减少大于收账成本的增加额。

  三、存货管理

  (一)存货的成本 进货成本、储存成本

  1.进货成本=存货进价(采购成本)+进货费用(订货成本)

采购成本

买价与采购数量的乘积。 进货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与进货批量无关

订货成本

变动部分

1.如与材料采购有关的办公费、差旅费、电报电话费、运输费等。
2.与进货次数成正比,属于经济批量决策的相关成本

固定部分

1.如专设采购机构的基本开支。
2.与进货次数无关,属于经济批量决策无关成本

  2.储存成本:在物资储存的过程中发生的费用。

变动储存成本

如存货资金占用费、存货残损霉变损失、保险费等,与存货储存量成正比,因此属于经济批量决策相关成本

固定储存成本

如仓库折旧费、仓库职工的月固定工资等,属于决策无关成本

  【总结】相关成本包括变动订货成本和变动储存成本。

  (二)经济订货批量

  1.经济订货批量:指一定时期储存成本和进货费用总和最低的采购批量。订购的批量大,储存的存货就会多,会使储存成本上升,但由于订货次数减少,会使进货费用降低。

  (1)变动订货成本=年订货次数×每次订货成本=(年需要量A/每批订货量Q)×每批订货成本F

  (2)变动储存成本=年平均库存×单位储存成本=(每批订货量Q/2)×每件年储存成本C

     

  平均占用资金=经济订货批量×单价÷2

  (三)ABC分类管理

  所谓ABC分类管理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公司存货划分为A、B、C三类,分别实行分品种重点管理、按类别一般控制和按总额灵活掌握的存货管理方法。

  存货分类的标准:金额标准(基本标准)和品种数量标准(参考)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