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内科学重点:心力衰竭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8-30
中心力衰竭
1.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受损的一组综合征。由于心排血量不能 满足机体代谢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同时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临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和无力而致体力活动受限和水肿。
2. 舒张期心力衰竭:由于心肌舒张功能障碍左心室充盈压异常增高,使肺静脉回流受阻,而导致肺循环淤血常见于冠心病和高血压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的早期或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
3. 基本病因:
1) 原发性心肌损害:
(1) 缺血性心肌损害:冠心病心肌缺血,心肌梗死是最常见的原因
(2) 心肌炎和心肌病
(3) 心肌代谢障碍型疾病:糖尿病心肌病
2) 心脏负荷过重
(1) 压力负荷过重:高血压,主动脉狭窄,肺动脉高压,肺动脉瓣狭窄
(2) 容量负荷过重:瓣膜关闭不全,先心病
4. 诱因:感染(最常见),心律失常,血容量增加,过度体力劳累或情绪激动,治疗不当,原有心脏病加重或并发其他疾病
5. 病理生理:
1) 代偿机制
(1) Frank-Starling机制:增加心脏前负荷,使回心血量增多,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从而增加心排血量及提高心脏做功量
(2) 心肌肥厚
(3) 神经体液的代偿机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RAAS激活
2) 各种体液因子的改变
(1) 心钠肽ANP,脑钠肽BNP,增高程度和心衰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
(2) 精氨酸加压素AVP,升高。抗利尿,周围血管收缩
(3) 内皮素
3) 舒张功能不全
4) 心肌损害和心室重塑
心室重塑:心脏负荷增加,心肌受损等原因使得心脏出现心肌重排,心肌肥厚,顺应性下降,是心衰发展的基本机制
6. 心衰类型:
1) 左心衰、右心衰和全心衰
2) 急性和慢性心衰
3) 收缩性和舒张性心衰
7. 心衰的分期与分级
1) A期:心力衰竭高危期,尚无器质性心脏病心肌病或心力衰竭症状
B期:已有器质性心脏病变,但无心衰症状
C期:器质性心脏病,既往或目前有心衰症状
D期:需要干涉的难治性心衰
2) NYHA分级:(实际上是对C、D期严重程度的分级)
Ⅰ级:动如常人
Ⅱ级:重动气喘
Ⅲ级:轻动气喘
Ⅳ级:静而喘之
心衰分级=心功能分级-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