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临床医学理论《儿科学》复习笔记:第十一章呼吸系统疾病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2-01

  第三节 毛细支气管炎

  一、病因

  RSV、ADV、副流感病毒、人类偏肺病毒hMPV、MP。

  二、病理生理

  毛细支气管(75~300μm)上皮坏死、脱落、纤维栓子、淋巴C浸润、粘膜充血水肿、腺体增生、粘液分泌、平滑肌收缩→广泛细支阻塞,肺气肿、肺不张→呼气呼吸困难(喘憋),下侵肺泡、肺间质→通气换气障碍。较难发现未累及肺泡的单纯毛细支气管炎。

  三、临床表现

  1、初起:低热、卡他、消化紊乱、咳嗽;继则喘息发作(24h)。

  2、轻症:低热、精神食欲好、气促、喘息轻、鼻扇无发绀,听诊哮鸣音、呼气长,病程短。

  3、重症临床表现:体温不一、烦躁嗜睡,气促、喘息重、鼻扇、三凹、发绀,哮鸣音伴中小湿啰音,完全梗阻时哮鸣音未及,肝肿、心衰(心肌炎),脱水、呼酸(呼衰),脑病、肠麻痹。

  四、辅助检查

  1、WBC:多正常。

  2、病毒检查:荧光免疫、免酶法测,鼻咽部脱落细胞中检出病毒。

  3、胸片:梗阻肺气肿、肺实变、肺段、肺叶不张。

  五、诊断

  婴幼儿,尤6个月内;首次喘息;流行季节;咳喘、低热、呼吸困难;哮鸣音;胸片。

  六、鉴别诊断

  哮喘、原发型肺结核、异物、TB、百日咳、气道畸形、心源性喘息、RSV肺炎。

  七、治疗

  吸痰、雾化;氧疗;平喘;病毒唑、干扰素;补液、纠酸。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