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常年考点(5)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11-05
中医院内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1、医院内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在住院期间遭受病原体侵袭而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包括在住院期间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在院外发生的感染。
总结提示:病原体来自于医院,不管患者在哪里发病都属于医院内感染,病原体不来自于医院,不管是否在医院内发病都不属于医院内感染。
2、内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来自于病人自身所引起的感染。
3、清洁、消毒和灭菌
(1) 清洁是指:用清水、清洁剂及机械刷等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作用是去除和减少微生物,并非杀灭微生物。
(2) 消毒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芽孢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使其数量减少达到无害化。
(3) 灭菌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致病和非致病的,以及细菌的芽孢。
总结提示:清洁、消毒、灭菌对微生物的杀灭
4、被破伤风、气性坏疽、肺结核患者痰液污染的敷料。纸张应采取的消毒法为: 燃烧法
5、煮沸消毒时在水中加入碳酸氢钠的作用是::提高沸点,去污防锈。
6、臭氧照射消毒后多长时间人员可进入:30min
考点汇总 碳酸氢钠的作用
1) 、1-2%的碳酸氢钠可以提高沸点,去污防锈
2) 、1-4 %的碳酸氢钠可以用于口腔的真菌感染
3) 、2-4%的碳酸氯钠可以用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阴道灌洗
4) 、2%的碳酸氢钠可以用于鹅口疮患儿口腔的清洗
5) 、英曲磷脂(敌百虫)农药中毒者禁忌使用 1-4 %的碳酸氢钠洗胃
6) 、急性溶血时,用碳酸氢钠碱化尿液
7、微波消毒灭菌法适用于:食品、餐具的处理,化验单据、票据的消毒
8、化学消毒剂的使用原则:①消毒液中一般不放置紗布、棉花等物品,以免降低消毒效力②消毒物品应该全部浸泡在消毒液中,器械的轴节,套盖需要打开, 空腔管内灌满消毒液③浸泡消毒后的物品使用前先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
9、适用于内镜消毒的方法为:2%戊二醛浸泡
10、传染病病人排泄物的消毒法为:5 份排泄物加一份含氯消毒剂搅拌,放置2-6h。
11、无菌技术
(1) 操作中的无菌原则:①操作者面向无菌区,身体与无菌区保持一定的距离,手部保持在腰部水平以上或操作台面上,不跨越无菌区,不触及无菌物品。② 取用无菌物品需要使用无菌持物钳:无菌物品一经取出,既使未使用,也不得放回无菌容器内,无菌物品疑有污染或已被污染时不可再用,一套无菌物品仅供一位病人使用
(2) 无菌物品在未被污染的情况下有效期为:7 天考点汇总:有效期
①、铺好的无菌盘和一次性口罩有效期为 4h
②、开启后的无菌包、无菌溶液有效期为 24 小时
③、无菌物品存放的有效期为 7 天
(3) 无菌持无钳使用的注意事项:①只能夹取无菌物品,不能夹取未经消毒,灭菌的物品,也丕壟壅取油丝壶②取远处无菌整品时,应将无菌持元钳放入容器二旦塑登使显③使用完后立即放回容器内④无菌持物钳及其容器应定期消毒,浸泡存放时,一般病危每周更换一次,手术室、门诊换药室、注射室等应每日更换一次。
(4) 戴无菌手套的注意事项:①手套外面为无菌区,应保持其无菌,未戴手套的手不可触及手套外面,戴好手套的手不矿触及来带手套的手和手套内面②发现手套破损或不慎被污染.应立即更换
12、隔离技术
(1) 清洁区是指:未被病原菌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包括治疗室,配药室、更衣室、值班室、库房等
(2) 半污染区是指: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包括医护办公室、病区内的走廊、检验室等
(3) 污染区是指: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区域,包括病房、患者卫生间、浴室、病区外的走廊等
总结提示:关于传染病区的划分,考生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清洁区主要是医护人员活动的地方;半污染区是医患者共同活动的地方;污染区主要是患者活动的地方
13、隔离消毒的原则:①工作人员进入隔离区必须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在穿隔离衣前,须计划周密,备齐用物,以减少穿隔离衣和消毒手的次数,穿好隔
离衣后只能在规定范围内活动②污染物品不得放于清洁区内,病人接触过的物品必须严格消毒③病人的传染性分泌物三次培养结果均为阴性或已经度过隔离期, 经医生开出医嘱方可解除隔离
14、穿脱隔离衣的注意事项:①隔离衣应该无潮湿、无破损、且长短合适,能完全覆盖工作服②堡持隔离衣内面及领部清洁,系领口时衣袖勿触及面部、衣领和帽子③穿隔离以后不得进入清洁区,只能在规定区域内活动④解袖时,不可将隔离衣的外侧塞入工作服袖内⑤若隔离衣挂在半污染区,则清洁面向外,若挂在污染区,则污染面向外⑥隔离衣应每日更换,如潮湿或被污染时,立即更换。
避污纸如何使用:使用避污纸时,应从上面抓取,不可掀页撕取
15、隔离种类
按传播途径不同分以下几种,并按要求实行相应的隔离措施。
(1).严密隔离: 凡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传染病均需严密隔离,切断其传播途径。如霍乱、鼠疫、SAR(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等。
(2).呼吸道隔离:呼吸道隔离主要用于防止通过空气中的飞沫短距离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如流感、流脑、麻疹等。
(3).肠道隔离: 肠道隔离适用于由患者的粪便直接或间接污染食物或水源而传播的疾病,如伤寒、细菌性性痢疾、甲型肝炎等。
(4).接触隔离: 接触隔离适用于经体表或伤口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的疾病,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等。
(5).血液一体液隔离: 血液一体液隔离主要用于预防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染性血液或体液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
(6).昆虫隔离: 昆虫隔离适用于由昆虫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脑炎、疟疾、流行性出血热、斑疹伤寒等。
(7).保护性隔离: 保护性隔离亦称反向隔离。适用于抵抗力低或极易感染的患者,如严重烧伤患者、早产儿、白血病、严重烧伤及脏器移植患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