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护士资格考试辅导:女性生殖系统炎症病人的护理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9-20
中(七)婴幼儿外阴阴道炎
1.病因与病原体 常见于5岁以下幼女,多与外阴炎并存。婴幼儿解剖特点为外阴发育差,不能遮盖尿道口及阴道前庭,细菌容易侵入;阴道环境与成人不同,雌激素水平低,阴道上皮薄,糖原少,pH高,乳酸杆菌为非优势菌,抵抗力低;婴幼儿卫生习惯不良,外阴不洁、大便污染等;婴幼儿好奇,阴道误放异物,造成继发感染。常见病原体有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目前,淋病奈瑟菌、阴道毛滴虫、白假丝酵母菌也成为常见病原体。病原体常通过患病母亲的手或衣物、手巾、浴盆等间接传播。
2.临床表现 阴道分泌物增多、呈脓性为主要症状,也是最常见的就诊原因。外阴痛痒、哭闹、烦躁。部分可出现下泌尿道感染,出现尿急、尿频、尿痛等尿路刺激征。检查可见外阴、阴蒂、尿道口及阴道口黏膜充血、水肿,有时可见脓性分泌物流出。病变严重者可有小阴唇粘连。
3.辅助检查 用细棉拭子或吸管取阴道分泌物做病原学检查,必要时做细菌培养。
4.治疗要点 保持外阴清洁,减少摩擦;药物治疗;如有蛲虫感染,应驱虫治疗;小阴唇粘连者外涂雌激素软膏多可松解。
(八)子宫颈炎症
1.病因 分为急性和慢性,以慢性子宫颈炎多见。急性子宫颈炎常与急性子宫内膜炎或急性阴道炎同时发生,多由分娩、流产、手术造成宫颈损伤使病原体入侵感染所致,卫生不良或雌激素缺乏,局部抗感染能力弱也可引起。急性宫颈炎的主要病原体为淋病奈瑟菌、沙眼衣原体等;慢性宫颈炎的病原体有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埃希菌、厌氧菌、淋菌或沙眼衣原体等。
2.病理
(1)宫颈糜烂:宫颈糜烂是最常见的病理改变。根据糜烂的深浅可分为单纯型、颗粒型、乳突型。
根据糜烂面积的大小分3度:①轻度,糜烂面积小于整个宫颈面积的1/3。②中度,糜烂面积占整个宫颈面积的1/3~2/3。③重度,糜烂面积占整个宫颈面积的2/3以上。
(2)宫颈肥大:由于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宫颈组织充血、水肿、腺体及间质增生,使宫颈肥大,但表面光滑,由于结缔组织增生而使宫颈硬度增加。
(3)宫颈息肉:慢性炎症长期刺激使宫颈局部黏膜增生,子宫有排出异物的倾向,使增生的黏膜逐渐自基底层向宫颈外口突出而形成息肉,1个或多个,直径一般lcm,色红质脆易出血。
(4)宫颈腺囊肿
(5)宫颈黏膜炎
3.临床表现 白带增多,呈乳白色黏液状、淡黄色脓性、血性。炎症扩散到盆腔时,可有腰骶部疼痛,盆腔部下坠痛。
4.治疗要点 最常用物理治疗,激光、冷冻、微波。3~4周或6~8周。局部药物治疗适用于糜烂面积较小、炎症浸润较浅的病例。根据分泌物培养及药敏的结果选择抗感染药物。
5.护理问题 ①皮肤完整性受损与宫颈上皮糜烂和炎性刺激有关。②舒适的改变与白带增多有关。③焦虑与害怕宫颈癌有关。
6.护理措施
(1)对接受物理治疗的人讲明物理治疗的注意事项。①治疗前做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排除宫颈癌)。②急性生殖器炎症者禁做物理治疗(易引起炎症扩散)。③月经干净后3~7天治疗。④外阴清洗每日2次,禁性交、盆浴2个月。⑤术后阴道分泌物增多,有大量黄水流出。月经干净后3~7天复查。术后10天左右为局部脱痂期,应避免剧烈活动及搬运重物以免引起出血量过多;术后2周、4周、2个月复查。
(2)指导妇女定期妇检,及时治疗。避免分娩及器械的损伤,如有裂伤,及时缝合。
7.健康教育
(1)分娩及手术时应减少宫颈裂伤,发现裂伤及时缝合。
(2)向病人传授防病知识,注意个人卫生,每天更换内裤,清洗外阴,定期妇科检查。
(3)为明确诊断应先做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排除宫颈癌,解除病人思想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