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章节简答题(四)
来源 :考试网 2017-07-21
中第二章 劳动经济学
1、劳动力要素的特点有哪些?
劳动力要素的特点有四:
(1)动力性,亦即主体推动性。没有主体,就没有一切。正如斯密所说:“由于勤劳,人类才能得到堪称 丰富的实际必需品。”
(2)自我选择性,即劳动要素作为主,在构成劳动力供给与否和劳动力供给的投入数量与方向上,具有自主决定权与选择偏好。但是这种选择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文化水平。
(3)个体差异性,即不同的劳动要素个体,在个人的知识技能条件、劳动力参与率倾向、劳动力供给方向,以及社会劳动岗位对其需求与选择方面,均有一定的差异。
(4)非经济性生产要素供给,除了追求“高收入”的经济利益外,还有非经济方面的考虑。
2、如何理解劳动者与雇主的对立关系?如何理解在对立中的平等与不平等关系?
劳动者与雇主之间的对立关系,根源在于劳动者向雇主让渡自己劳动,雇主对劳动者发放与其劳动相应的报酬,双方都具有自己的权利与利益。实际上,“对立”关系既有平等性,也有不平等性。
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存在平等关系的原因有两点:其一是劳动者与雇主都是法律面前的完全平等的主体。其二是在双方的交换中,各自进行经济计算,都要趋利避害(雇主想工资付得少而产量、利润高,劳动者想工作干得少而工资、福利高),即双方在这种交换中都想获取更多的利益,而作为双方都接受的结果,就只平等的了。
劳动者与雇主之间存在不平等性关系的原因有三点:其一是劳动者和雇主共居于同一个社会组织的高低不同层次,因为,在科层制组织中先天就有着下属与上级之间的“服从和领导”的关系。其二是雇主出于“趋利”本性,为了节约人工成本、为了获得更高产甚至会通过非人道的、乃至非法的手段进行管理,这更加剧了双方的对立,甚至会引起急诊、冲突,导致斗争。其三是由于劳动者与雇主在市场上的稀缺程度不同,这种市场环境也影响到他们在组织中的地位。就一般情况而言,劳动者是过剩的,雇主是稀缺的,因而求职者和已经就业的工处于不利的地位。但是,在劳动者具有较高的技能、经验因而成为稀缺性资源的情况下,劳动者可能处于有利的地位。
试题来源:[2017助理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在线题库下载] |
(扫描二维码进入手机题库) |
3、如何理解劳动者与雇主的共存关系?
劳动者与雇方之间又有着共存的关系。因为,劳动关系的双方是同时存在的,没有劳动者,企业就不能进行生产,不能获取利润;没有雇主,劳动者就不能获得工作岗位,没有工资收入。只有双方处于“从业――雇用”的统一体中,才能保证经济活动的运行。这种经济活动使双方都得到利益,即成为社会中得到利益的共同体。缺少劳动者或雇主某一方的合作,不仅对方会受到损失,自己也无法取得利益。实际上,共存关系就是互利关系。
劳动者与雇主双方合作,致力于提高经济效益,这种“共存”的局面就可以带来“共荣”的成效,即只有在效益增长的情况下,企业才能增加利润,劳动者才能多得工资。正因为如此,雇主就开始自学地为搞好双方的关系、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和生产效率而努力。
4、人力资源的含义是什么?
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间、地点范围内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也被称为“劳动力资源”或者“劳动资源”。在现行的国民经济和社会统计中,“人力资源”作为一种劳动力供给实体、作为一个统计对象,是指以国家或地区为范围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数量。
5、什么是微观劳动力供给?
微观劳动力供给即发生在个人身上的劳动力供给。从经济学原理来看,它取决于经济单位(社会、地区、部门、用人单位)的工资水平。
6、影响宏观劳动力供给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宏观劳动力供给的因素包括数量因素和质量因素两个方面。
▲ 数量因素有:(1)人口因素;(2)劳动参与率;(3)劳动时间。
▲ 质量因素有:
(1)遗传、其他先天和自然生长因素;(2)教育因素;(3)人力投资数量;(4)人力投资的动力;
(5)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体制;(6)社会文化与观念因素。
7、什么是人力投资的动力?
人力投资的动力,从个人角度看,取决于自身投资所付出的成本与取得的收益二者的比例。
8、劳动力需求的性质是什么?
劳动力需求是由社会消费所引起的,是一种派生性需求,也称为“引致需求”。
9、在劳动力供求关系中,如何理解供过于求类型?
供过于求类型,即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大于社会对需求数量。这种类型表现为社会的就业不足,存在着相当数量的失业人员或求业人员。这是对社会劳动力的闲置浪费。造成劳动力供过于求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资本缺乏、物质资源的供给数量不足,可能是由于人口和劳动力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可能是由于生产停滞或者下降,与可能是由于技术进步,集约而排斥已尼吸纳了的劳动力。总之,造成劳动力供过于求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解决方法也是多方面的。此外,它还不明显地存在于“在职失业”“停滞性失业”“潜在失业”等状态下。
10、劳动力供求平衡的标志是什么?
劳动力供求基本平衡的标志是:要求就业的人绝大部分都能够得到就业岗位,不存在长期的大量缺乏 人力的部门、行业。少量劳动力处于短期失业状态,是经济正常运行条件下不可避免的,这种现象的存在不能认为是对供求平衡状态的打破,而是供求实现结合过程所要付出的代价。
11、什么是劳动力总量过剩?其形成的状态有哪些?
总量过剩是劳动力供给数量的总额大于需求数量的总额,这是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力供过于求。
劳动力总量过剩形成下列不同的状态:
(1)正常就业;(2)显在的公开性失业;(3)不充分就业;
(4)潜在性失业;(5)隐蔽性失业。
12、造成劳动力结构过剩的原因有哪些?
造成劳动力结构过剩有以下四方面原因:
(1)某种教育发展过头,生产出的劳动力品种(专业类别和等级)不是社会所需要的;
(2)产业结构的变动造成对劳动要素需求结构的改变,在夕阳产业中不免出现劳动者过剩;
(3)个人择业行为过分,“高不成低不就”;
(4)人口老化、劳动力老化、知识更新,造成一部分劳动力退化和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