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

导航

中医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70道问答题汇总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12-15

  1.关于小儿体质特点、钱乙、万全、吴鞠通分别提出了哪些著名论点?

  答:关于小儿体质特点,钱乙概括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万全概括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虚。”即“三有余,四不足。”吴鞠通概括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易于感触,易于传变。”

  2.近代小儿年龄分期有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答:共七个阶段,即胎儿期、新生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学龄前期、学龄期、青春期。

  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到小儿出生统称为胎儿期。此期,胎儿完全依靠母体生存,孕母的健康、营养、情绪、环境、疾病等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影响极大。尤其在怀胎最初8周,是小儿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的时期,如受内外因素影响,发育受阻,可导致各种先天畸形。因此,加强孕期保健和胎儿保健十分重要。

  新生儿期:自出生后28天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足28天,称为新生儿期。这一时期小儿脱离母体开始独立生活,内外环境发生巨大变化,但其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够成熟,易发生体温不升、体重下降及各种疾病如产伤、窒息、溶血、感染、先天畸形等,不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在发达国家约占婴儿死亡率2/3,尤以第1周为高。围产期,即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此期易患硬肿症、败血症或肺炎,死亡率高。

  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为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需要摄入的热量和营养素(尤其是蛋白质)特别高,但消化和吸收功能尚不完善,喂养不当,常致腹泻与营养不良。此期内自母体获得的抗体逐渐消失,而自身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易患急性传染病与感染性疾病。

  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生长发育速度较前减慢,尤其在体格发育方面。活动范围渐广,接触周围事物增多,智能发育较前突出,语言、思维和应人应物的能力增强,但识别危险的能力尚不足,故应注意防止意外创伤和中毒。饮食已从乳汁逐渐过渡到成人饮食,故需注意防止营养缺乏和消化紊乱。此时接触外界较广,而自身免疫力仍低,传染病发病较高。

  学龄前期:3周岁后(第4年)到入小学(6~7岁)为学龄前期。体格发育开始减慢,达到稳步增长,而智能发育更趋完善,求知欲强,能作较复杂的动作,学会照顾自己,语言和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学龄前期小儿防病能力有所增强,但因接触面广,仍可发生传染病,易患急性肾炎、风湿病等;因喜模仿而又无经验,故意外事故较多。

  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女12岁,男13岁)开始之前称学龄期。此期小儿体格生长仍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到本期未已接近成人水平。脑的形态已基本与成人相同,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熟,控制、理解、分析、综合能力增强。这个时期发病率较前为低,但要注意预防近视眼和龋齿。

  青春期:女孩从11~18岁,男孩从13~20岁为青春期。此期生殖系统迅速发育,第二性征逐渐明显。由于神经内分泌调节不稳定,易引起心理及精神方面的异常。应进行生理、心理卫生和性知识教育,培养好的道德情操,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保证青少年身心健康。

  3.什么叫小儿生长发育?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有什么意义?

  答:一般以“生长”表示形体的增长,“发育”表示各种功能的进步,生长主要反映为量的变化,发育主要反映质的变化,二者密切相关,形与神同步发展,通常相提并论。掌握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对于指导儿童保健,做好儿科疾病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4.试述小儿体重、身长、牙齿的正常值计算方法及意义。

  答:1~6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kg)

  7~12月:体重(kg)=出生体重(kg)+6×0.7(kg)+(月龄-6)×0.4(kg)

  2~12岁:体重(kg)=(年龄-2)×2(kg)+12(kg)=年龄×2(kg)+8(kg)

  体重是代表体格生长、尤其是营养情况最易取得的重要指标,儿科临床给药、输液等也常按体重计算。

  2~12岁身高粗略估计为:身高(cm)=年龄×7+70(cm)

  身长是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身长显著异常是疾病的表现。

  6~24个月正常小儿出生后5~10个月开始出乳牙,12个月未萌出可视异常,如出牙过晚,多见于佝偻病及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等患儿。

  5.小儿呼吸、脉搏、血压与年龄有何关系?

  答:各年龄小儿呼吸、脉搏数(每分钟)见表(13-1):

  表13-1 各年龄小儿呼吸、脉搏、血压数(每分钟)

  年龄   呼吸    脉搏   呼吸:脉搏

  新生儿  40~45  120~140  1 :3

  1岁以下 30~40  110~130  1 :3~4

  2~3岁  25~30  100~120  1 :3~4

  4~7岁  20~25   80~100  1 :4

  8~14岁  18~20  70~90  1 :4

  血压:年龄愈小,血压愈低。1岁以上收缩压可按年龄×2+80mmHg来计算,舒张压约为收缩压的2/3.

  6.小儿发病的常见病因有哪些?试述小儿病理特点。

  答:小儿病因,以外感、食伤、先天因素居多,情志、意外和其他因素亦值得注意。

  小儿的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脏气请灵,易趋康复。

  发病容易:是指小儿容易感染病邪而发病。小儿脏腑娇嫩,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加之幼儿寒暖不能自调,乳食不会自节,故在外易为六淫所侵,在内易为饮食所伤,加上胎产禀赋因素,故小儿易于感触,容易发病,且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如小儿卫外机能未固,寒温不能自调,外邪每易由表而入,侵袭肺系,所以感冒、时行病、咳嗽、肺炎等病证最为常见。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输布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因脾常不足,运化力弱,容易引起饮食停滞,产生疳证、食积、泄泻诸症。

  传变迅速:是指小儿在疾病过程中容易发生转化,变化多端,其主要表现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如小儿偶患感冒,可迅速转变为肺气闭塞的喘嗽证,若患儿体弱或失于治疗,瞬即又可出现正气虚衰、邪陷心阳的危候。以上说明小儿一旦患病,邪气易实,正气易虚,实证往往很快转化为虚证,或虚实并见证候。又如小儿患风寒外束的表寒证,可郁而化热,出现高热抽搐等风火相煽的热证,故有“脏腑柔弱,易寒易热”之说。

  7.解释“稚阴稚阳”、“纯阳之体”、“脾常不足”、“肝常有余”的含义。

  答:“稚阴稚阳”:“稚”是幼稚、幼小、不完善、不健全、不成熟的意思。“阴”是指体内精、血、津液,也包括脏腑、筋骨、脑髓、血脉等有形物质。“稚阴”指的是小儿肌肤、脏腑、筋骨、精髓、血脉、津液等皆未充实和完善。“稚阳”的“阳”指的是体内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活动。“稚阳”指的是脏腑功能均属幼稚不足和不稳定状态。“稚阴稚阳”说明小儿无论在物质与生理功能上,都是幼稚和不完美的。

  “纯阳之体”:“纯阳”是指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因为阳主升发,以阳为用,好比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并非是有阳无阴或阳气偏盛。

  “脾常不足”: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发育迅速,生长旺盛,对营养精微需求较成人相对为多,但小儿脾胃薄弱,饮食稍增,即易引起运化功能失常,故曰“脾常不足”。

  “肝常有余”:小儿脏腑娇嫩,感受病邪,每易邪气枭张而出现壮热,因火热炽盛,损耗真阴,筋脉失养,而出现惊搐、角弓反张等证,或因高热引动肝风而抽搐,这便是肝常有余的基本含义。

  8.“稚阴稚阳”的表现是什么?如何正确理解“稚阴稚阳”和“纯阳之体”的关系?

  答:小儿时期的机体柔嫩、气血未足、脾胃薄弱、肾气未充、腠理疏松、神气怯弱、筋骨未坚等特点是“稚阴稚阳”的表现。这一对小儿生理特点的表述也得到了现代医学的充分证实。以呼吸系统为例,婴幼儿鼻腔短小,鼻道狭窄,鼻粘膜纤弱并富于血管,因以上这些物质基础的不足,小儿易患感冒、咳嗽、肺炎等肺系感染。

  “纯阳之体”和“稚阴稚阳”都是古代医学家用来说明小儿生理特点的理论。“纯阳之体”是用以说明小儿时期生机蓬勃、发育迅速这一特点的,“稚阴稚阳”在理论上是纯阳学说的发展,说明小儿体质除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外,还存在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一面。二者都是在阴阳学说范畴内,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小儿生理特点,为阐明小儿病理特点及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9.何谓“易寒易热、易虚易实”?试举例说明之。

  答:“易寒易热”是指在疾病的进程中,由于“稚阴未长”,故易呈阴伤阳亢,表现为热的证候;又由于“稚阳未充”,机体脆弱,尚有容易阳虚衰脱的一面,而出现阴寒之证。如在急惊风之高热抽搐、风火相煽的实热内闭的同时,可转瞬出现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脉微细等阴盛阳衰的危候。“易虚易实”是指小儿一旦患病,则邪气易实而正气易虚,实证往往可迅速转化为虚证,或者出现虚实并见,错综复杂的证候。如婴儿泄泻,原为外感时邪或内伤乳食的实证,但常易迅速出现液脱伤阴或阴竭阳脱的危候。

  10.儿科在具体应用四诊时有何特点?

  答:古称儿科为“哑科”,其病自不能言,言也未足取信,且问诊资料来源于保育人员及父母,或不能准确反映病情;闻诊范围较小,有些患儿改变不甚明显;切脉由于形气未充,“脉息未辨”,寸口短小,且就诊时常啼哭叫扰,影响脉象气息,给诊断造成困难。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病则易于反应,“有诸于内,必形诸外”,比成人显著。因此,在运用四诊时,既要四诊合参,又要注意小儿的特点,以望诊为主。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