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

导航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_中医全科规培试题_针灸点穴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10-22

  91. 大陵 Dàlíng (PC 7)输穴,原穴

  【定位】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1)心痛,心悸,癫狂,疮疡。(2)胃痛,呕吐。(3)手腕麻痛,胸胁胀痛。

  【操作】直刺 0. 3~0.5 寸。

  92. 劳宫 Láogōng (PC 8)荥穴

  【定位】在手掌心,当第二、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指尖处。

  【主治】(1)口疮,口臭,鼻衄。(2)癫痫狂,中风昏迷,中暑。(3)心痛,呕吐。

  【操作】直刺 0. 3~0.5 寸。

  93. 中冲 Zhōngchōng (PC 9)井穴

  【定位】在手中指末节尖端中央(图 11-2)。

  【主治】(1)中风昏迷,中暑,小儿惊风,热病。(2)心烦,心痛,舌强肿痛。

  【操作】浅刺 0.1 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三焦经

  94. 关冲 Guānchōng(SJ1)井穴

  【定位】在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 0.1 寸。

  【主治】(1)热病,昏厥,中暑。(2)头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

  【操作】浅刺 0.1 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95. 中渚 Zhōngzhǔ (SJ 3)输穴

  【定位】在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四、五掌骨间凹陷处。

  【主治】(1)头痛,耳鸣,耳聋,目赤,咽喉肿痛。(2)热病,消渴,疟疾。(3)手指屈伸不利,肘臂肩背疼痛。

  【操作】直刺 0.3~0.5 寸。

  96. 阳池 Yángchí (SJ 4)原穴

  【定位】在腕背横纹中,当指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主治】(1)耳聋,目赤肿痛,咽喉肿痛。(2)疟疾,消渴。(3)腕痛。

  【操作】直刺 0.3~0.5 寸。

  97. 外关 Wàiguān(SJ 5)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 2 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1)热病,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2)胸胁痛,瘰疬。(3)上肢痿痹。

  【操作】直刺 0.5~1.0 寸。

  98. 支沟 Zhīgōu(SJ 6)经穴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 3 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主治】(1)便秘,热病。(2)胁肋痛,落枕。(3)耳鸣,耳聋,暴喑。

  【操作】直刺 0.5~1.0 寸。

  99. 肩髎 Jiānliáo(SJ 14)

  【定位】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主治】肩臂挛痛不遂。

  【操作】直刺 0.8~1.2 寸。

  100. 翳风 Yìfēng (SJ 17)

  【定位】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1)耳鸣,耳聋聤耳。(2)面瘫,牙关紧闭,齿痛,呃逆,瘰疬,颊肿。

  【操作】直刺 0.8~1.2 寸。

  101. 角孙 Jiǎosūn (SJ 20)

  【定位】在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人发际处。

  【主治】(1)目翳,齿痛,痄腮。(2)偏头痛,项强。

  【操作】平刺 0.3~0.5 寸。

  102. 丝竹空 Sīzhúkōng (SJ 23)

  【定位】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主治】(1)目赤肿痛,眼睑目闰动,目眩。(2)头痛,面瘫,癫狂痫。

  【操作】平刺 0.5~1.0 寸。胆经

  103. 瞳子髎 Tóngzǐliáo (GB 1)

  【定位】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缘凹陷处。

  【主治】 (1)目赤肿痛,目翳,青盲,面瘫。(2)头痛。

  【操作】直刺或平刺 0.3~0.5 寸。

  104. 上关 Shàngguān (GB 3)

  【定位】在耳前,下关直上,当颧弓的上缘凹陷处。

  【主治】(1)耳鸣,耳聋,聤耳。(2)偏头痛,面瘫,口噤,齿痛,面痛,面瘫,癫狂痫。

  【操作】直刺 0.5~1.0 寸。

  105. 率谷 Shuàigǔ (GB 8)

  【定位】在头部,当耳尖直上人发际 1.5 寸。

  【主治】(1)偏正头痛,眩晕,耳鸣,耳聋。(2)小儿急、慢惊风。

  【操作】平刺 0.5~0.8 寸。

  106. 阳白 Yángbái (GB 14)

  【定位】在前额部,当瞳孔直上,眉上 1 寸。

  【主治】(1)头痛,眩晕。(2)视物模糊,目痛,眼睑下垂,面瘫。

  【操作】平刺 0.3~0.5 寸。

  107. 头临泣 Tóulínqì (GB 15)

  【定位】在头部,当瞳孔直上人前发际 0.5 寸,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1)头痛,目眩,流泪,鼻塞,鼻渊。(2)小儿惊风,癫痫。

  【操作】平刺 0.3~0.5 寸。

  108. 风池 Fēngchí (GB 20)

  【定位】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1)头痛,眩晕,失眠,癫痫,中风。(2)目赤肿痛,视物不明,鼻塞,鼻衄,鼻渊,耳鸣,咽喉肿痛。

  (3) 感冒,热病,颈项强痛。

  【操作】向鼻尖方向斜刺 0.8~1.2 寸。

  109. 肩井 Jiānjǐng (GB21)

  【定位】在肩上,前直乳中,当大椎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上。

  【主治】(1)头痛,眩晕,颈项强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瘰疬。(2)乳痈,乳汁少,难产,胞衣不下。

  【操作】直刺 0.3~0.5 寸,切忌深刺、捣刺。孕妇禁用。

  110. 带脉 Dàimài (GB 26)

  【定位】在侧腹部,章门下 1.8 寸,当第十一肋骨游离端的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主治】(1)带下,月经不调,阴挺,经闭,疝气,小腹痛。(2)胁痛,腰痛。

  【操作】直刺 0. 8~1.0 寸。

  111. 环跳 Huántiào (GB30)

  【定位】在股外侧部,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 1/3 与内 2/3 交点处。

  【主治】下肢痿痹,半身不遂,腰腿痛。

  【操作】直刺 2~3 寸。

  112. 风市 Fēngshì (GB31)

  【定位】在大腿外侧部的中线上,当腘横纹上 7 寸。或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主治】(1)下肢痿痹。(2)遍身瘙痒,脚气。

  【操作】直刺 1~2 寸。

  113. 阳陵泉 Yánglíngquán (GB 34)合穴,八会穴(筋会)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图 13-4)。

  【主治】(1)黄疸,口苦,呕吐,胁肋疼痛。(2)下肢痿痹,膝膑肿痛,脚气,肩痛。(3)小儿惊风。

  【操作】直刺 1~1.5 寸。

  114. 光明 Guāngmíng (GB 37)络穴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 5 寸,腓骨前缘。

  【主治】(1)目痛,夜盲,目视不明。(2)乳房胀痛,乳汁少。

  【操作】直刺 1~1.5 寸。

  115. 悬钟 Xuánzhōng (GB 39)八会穴(髓会)

  【定位】在小腿外侧,当外踝尖上 3 寸,腓骨前缘(图 13-4)。

  【主治】(1)颈项强痛,偏头痛,咽喉肿痛。(2)胸胁胀满。(3)痔疾,便秘。(4)下肢痿痹,脚气。

  【操作】直刺 0.5~0.8 寸。

  116. 足临泣 Zúlínqì(GB 41)输穴,八脉交会穴,通带脉

  【定位】在足背外侧,当足四趾本节(第四跖趾关节)的后方,小趾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主治】(1)偏头痛,目赤肿痛,目眩,目涩。(2)乳痈,乳胀,月经不调。(3)胁肋疼痛,足跗肿痛。(4)瘰疬,疟 疾。

  【操作】直刺 0.3~0.5 寸。肝经

  117. 大敦 Dàdūn(LR1)井穴

  【定位】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 0.1 寸。

  【主治】(1)疝气,遗尿,癃闭,经闭,崩漏,月经不调,阴挺。(2)癫痫。

  【操作】浅刺 0.1~0.2 寸,或点刺出血。

  118. 太冲 Tàichōng (LR 3)输穴,原穴

  【定位】在足背侧,当第一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主治】 (1)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面瘫,青盲,咽喉干痛,耳鸣,耳聋。(2)癫痫,小儿惊风,中风。(3)胁痛,郁闷,急躁易怒。(4)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 0.5~0.8 寸。

  119. 曲泉 Qūqáan (LR 8)合穴

  【定位】在膝内侧,屈膝,当膝关节内侧面横纹内侧端,股骨内侧髁的后缘,半腱肌、半膜肌止端的前缘凹陷处。

  【主治】(1)小腹痛,小便不利,淋证,癃闭。(2)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阴挺,阴痒,遗精,阳痿。(3)膝股疼痛。

  【操作】直刺 0.8~1 寸。

  120. 章门 Zhāngmén (LR 13)脾募穴,八会穴(脏会)

  【定位】在侧腹部,当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方。

  【主治】(1)腹胀,泄泻,肠鸣,呕吐,痞块。(2)胁痛,黄疸。

  【操作】直刺 0.8~1 寸。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