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

导航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_中医全科规培试题_针灸点穴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10-22

  61. 肺俞 Fèishū(BL13)背俞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主治】(1)咳嗽,气喘,咳血,鼻塞。(2)骨蒸潮热,盗汗。(3)皮肤瘙痒,瘾疹。

  【操作】斜刺 0.5~0.8 寸。

  62. 厥阴俞 Juéyīnshū (BL 14)背俞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主治】(1)心痛,心悸。(2)咳嗽,胸闷。(3)呕吐。

  【操作】斜刺 0. 5~0.8 寸。

  63. 心俞 Xīnshū (BL 15)背俞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主治】(1)心痛,心悸,心烦,失眠,健忘,梦遗,癫狂痫。(2)咳嗽,吐血,盗汗。

  【操作】斜刺 0.5~0.8 寸。

  64. 督俞 Dūshū (BL 16)

  【定位】在背部,当第六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主治】(1)心痛,胸闷,气喘。(2)胃痛,呃逆,腹痛,腹胀,肠鸣。

  【操作】斜刺 0.5~0.8 寸。

  65. 膈俞 Géshū (BI,17)八会穴(血会)

  【定位】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主治】(1)胃脘痛,呕吐,呃逆,饮食不下,便血。(2)咳嗽,气喘,吐血,潮热,盗汗。(3)瘾疹。

  【操作】斜刺 0.5~0.8 寸。

  66. 肝俞 Gānshū (BL 18)背俞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主治】(1)黄疸,胁痛,脊背痛。(2)目赤,目视不明,夜盲。(3)吐血,衄血。(4)眩晕,癫狂痫。

  【操作】斜刺 0.5~0.8 寸。

  67. 胆俞 Dǎnshū (BL 19)背俞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主治】(1)黄疸,口苦,胁痛,呕吐,食不化。(2)肺痨,潮热。

  【操作】斜刺 0. 5~0.8 寸。

  68. 脾俞 Píshū (BL 20)背俞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主治】(1)腹胀,呕吐,泄泻,痢疾,便血,纳呆,食不化。(2)水肿,黄疸。(3)背痛。

  【操作】斜刺 0.5~0.8 寸。

  69. 胃俞 Wèishū (BL21)背俞穴

  【定位】在背部,当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主治】(1)胃脘痛,呕吐,腹胀,肠鸣。(2)胸胁痛。

  【操作】斜刺 0. 5~0.8 寸。

  70. 三焦俞 Sānjiāoshū(BL 22)背俞穴

  【定位】在腰部,当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主治】(1)水肿,小便不利。(2)腹胀,肠鸣,泄泻,痢疾。(3)腰背强痛。

  【操作】斜刺 0.5~1 寸。

  71. 肾俞 Shènshū (BL 23)背俞穴

  【定位】在腰部,当 4 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主治】(1)遗精,阳痿,月经不调,带下,遗尿,小便不利,水肿。(2)耳鸣,耳聋。(3)腰痛。(4)气喘。

  【操作】直刺 0.5~1 寸。

  72. 大肠俞 Dàchángshū (BL 25)背俞穴

  【定位】在腰部,当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 1.5 寸。

  【主治】(1)腰痛。(2)腹胀,泄泻,便秘,痢疾,痔疾。

  【操作】直刺 0.5~1.2 寸。

  73. 次髎 Cìliáo (BL 32)

  【定位】在骶部,当髂后上棘下内方,适对第二骶后孔处。

  【主治】(1)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小便不利,遗尿,遗精,阳痿。(2)腰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 1~1.5 寸。

  74. 承扶 Chéngfú (BL36)

  【定位】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主治】(1)腰腿痛,下肢痿痹。(2)痔疾。

  【操作】直刺 1~2.5 寸。

  75. 委中 Wěizhōng (BL 40)合穴,膀胱下合穴

  【定位】在腘横纹外侧端,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主治】(1)腰痛,下肢痿痹。(2)腹痛,吐泻。(3)小便不利,遗尿。(4)丹毒,瘾疹,皮肤瘙痒,疔疮。

  【操作】直刺 1~1.5 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

  76. 秩边 Zhìbiān(BL 54)

  【定位】在臀部,平第四骶后孔,骶正中嵴旁开 3 寸。

  【主治】(1)腰腿痛,下肢痿痹。(2)痔疾,便秘,小便不利,阴痛。

  【操作】直刺 1.5~3.0 寸。

  77. 承山 Chéngshān (BL 57)

  【定位】在小腿后面正中,委中与昆仑之间,当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时,腓肠肌肌腹下出现尖角凹陷处。

  【主治】(1)痔疾,便秘。(2)腰腿拘急疼痛,脚气。

  【操作】直刺 1~2 寸。

  78. 飞扬 Fēiyáng (BL 58)络穴

  【定位】在小腿后面,当外踝后,昆仑穴直上 7 寸,承山外下方 1 寸处。

  【主治】(1)头痛,目眩,鼻塞,鼻衄。(2)腰背痛,腿软无力。(3)痔疾。

  【操作】直刺 1~1.5 寸。

  79. 昆仑 Kūnlún (BL 60)经穴

  【定位】在足部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主治】(1)头痛,项强,目眩,鼻衄。(2)腰痛,足跟肿痛。(3)难产,癫痫。

  【操作】直刺 0.5~0.8 寸。

  80. 申脉 Shēnmài (BL 62)八脉交会穴,通阳跷【定位】在足外侧部,外踝直下方凹陷中。

  【主治】(1)头痛,眩晕,失眠,嗜卧,癫狂痫。(2)目赤痛,眼睑下垂。(3)腰腿痛,项强,足外翻。

  【操作】直刺 0.3~0.5 寸。

  81. 至阴 Zhìyīn (BL 67)井穴

  【定位】在足小趾末节外侧,距趾甲角 0.1 寸。

  【主治】(1)胎位不正,难产,胞衣不下。(2)头痛,目痛,鼻塞,鼻衄。

  【操作】浅刺 0.1 寸或点刺出血。胎位不正用灸法。肾经

  82. 涌泉 Yǒngquán(KI1)井穴

  【定位】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 1/3 与后 2/3 交点上。

  【主治】(1)头痛,眩晕,失眠,昏厥,癫狂,小儿惊风。(2)便秘,小便不利。(3)咽喉肿痛,舌干,失音。(4)足 心热。

  【操作】直刺 0.5~1.0 寸。

  83. 太溪 Tàixī (KI 3)原穴,输穴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1)月经不调,遗精,阳痿,小便频数,消渴,泄泻,腰痛。(2)头痛,失眠,目眩,耳聋,耳鸣,咽喉肿痛,齿痛。(3)咳喘,咳血。

  【操作】直刺 0.5~1.0 寸。

  84. 照海 Zhàohǎi (KI 6)八脉交会穴,通阴跷

  【定位】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主治】(1)月经不调,痛经,带下,阴挺,阴痒,小便频数,癃闭。(2)咽喉干痛,目赤肿痛。(3)痫证,失眠。

  【操作】直刺 0.3~0.5 寸。

  85. 复溜 Fùliū (KI 7)经穴

  【定位】在小腿内侧,太溪直上 2 寸,跟腱的前方。

  【主治】(1)水肿,腹胀,泄泻。(2)盗汗,热病无汗或汗出不止。(3)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 0.5~1.0 寸。

  86. 阴谷 Yīngǔ (KI 10)合穴

  【定位】在腘窝内侧,屈膝时,当半腱肌腱与半膜肌腱之间。

  【主治】(1)阳痿,疝气,崩漏,小便不利。(2)癫狂。(3)膝股痛。

  【操作】直刺 1.0~1.5 寸。心包经

  87. 曲泽 Qūzé (PC 3)合穴

  【定位】在肘横纹中,当肱二头肌腱的尺侧缘。

  【主治】(1)心痛,心悸。(2)热病,中暑。(3)胃痛,呕吐,泄泻。(4)肘臂疼痛。

  【操作】直刺 1~1.5 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88. 郄门 Xìmén (PC 4)郄穴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 5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1)心痛,心悸,疔疮,癫痫。(2)呕血,咳血,衄血。

  【操作】直刺 0.5~1.0 寸。

  89. 间使 Jiānshǐ (PC 5)经穴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 3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1)心痛,心悸。(2)癫狂痫,热病,疟疾。(3)胃痛,呕吐。(4)肘臂痛。

  【操作】直刺 0.5~1.0 寸。

  90. 内关 Nèiguān (PC 6)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阴维脉

  【定位】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 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图 11-2)。

  【主治】(1)心痛,心悸,心烦,胸闷。(2)眩晕,癫痫,失眠,偏头痛。(3)胃痛,呕吐,呃逆。(4)肘臂挛痛。

  【操作】直刺 0.5~1.0 寸。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