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医师

导航

中医规培操作辅导:针灸推拿操作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10-28

  针刺操作要点:

  l 夹持进针法

  进针:用严格消毒的左手拇、食指夹持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所刺腧穴表面,右手捻转针柄,将针刺入腧穴。

  (夹持进针法多用于长针的操作。操作时需要注意双手严格消毒。)

  l 舒张进针法

  进针:用左手食、拇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舒张进针法多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押手的作用是固定腧穴的位置,夹持针身,协助刺手进针。)

  l 提捏进针法

  进针:用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

  (提捏进针法多用于皮肉浅薄的部位的腧穴,如印堂。针刺的角度一般分为直刺、斜刺、平刺。提捏进针法针刺角度一般为平刺,15 度或者更小的夹角。)

  l 指切进针法

  进针:又称爪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腧穴位置旁,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指切进针法多用于短针的操作。押手是协助进针的手。)

  推拿操作要点:

  l 拿法(拿肩井)

  1、患者坐位,医者站于患者后方。

  2、拇指与其余四指手指螺纹面相对用力。

  3、提捏起肌肉,并慢慢放松,反复操作,并略有揉的动作。

  4、腕关节放松,以拇指同其余手指的对合力进行轻重交替。

  5、动作灵活轻巧,连贯柔和;指间关节尽量伸直,不可屈指用指端、指甲抠掐。

  (拿法与捏法的区别:捏而提起谓之拿,拿法同捏法一样要求手指的对合力。拿法操作的注意事项:注意腕关节放松,以及动作的协调性,不可死板僵硬;初习者不可强力久拿,以防伤及腕部及手指的屈肌腱及腱鞘。)

  l 按法(拇指按肩井)

  1、患者取坐位,医者站于患者身后,穴位定位。

  2、拇指指腹着力于操作部位,其余四指握拳或张开支撑。

  3、腕关节悬屈,肘关节伸直;拇指垂直于受力面,然后向下按压。

  4、当压力达到所需力量后,稍停片刻,按而留之,后逐渐撤力。

  5、用力由轻到重,稳而持续,撤力时则由重而轻,缓慢而有节奏性。

  (按法的要求与注意事项:①用力宜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达到肌体组织的深部;②按压的用力方向多为垂直向下或与受力面相垂直;③手法操作要有缓慢的节奏性;④不可突施暴力。按法用力的原则是由轻而重,结束时则由重而轻,手法操作忌突发突止,暴起暴落,同时一定要掌握好患者的骨质情况,诊断必须明确,以避免造成骨折。)

  l 摩法(摩腹)

  1、患者取仰卧位,医生站于患者一侧。

  2、掌指自然伸直;腕关节略背伸;手掌平置于腹部。

  3、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做主动运动;做环形或直线往返摩动。

  4、摩动的速度、压力宜均匀。

  (摩法有指摩法、掌摩法。摩法补泻——顺摩为补,逆摩为泻。)

  l 拍法(掌拍背部)

  1、患者坐位,医生站于患者侧后方。

  2、五指并拢,掌指关节微屈,呈虚掌;腕关节放松,动作轻柔。

  3、前臂作主动运动(肘关节屈伸发力),上下挥臂。

  4、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患部,动作轻巧。

  5、拍打时,整个掌、指周边同时接触体表。

  (拍法注意事项:①动作平稳,使整个掌、指周边同时接触体表;②手腕要放松, 动作轻柔;③以体表皮肤轻度充血发红为度,拍打时力量不可偏移,以免产生疼痛;④对结核、严重的骨质疏松、骨肿瘤、冠心病等禁用。拍法适用于肩背、腰臀及下肢部。)

  l 捏法(捏上肢)

  1、患者坐姿,医生站于患者一侧,一手固定患肢。

  2、用拇指和其余手指指面夹住操作部位。

  3、相对用力挤压;力量均匀柔和;动作连贯,有节奏性。

  (捏法适用于头部、颈项部、四肢及背脊,具有舒经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l 点法(拇指点合谷)

  1、准确取穴并固定操作部位。

  2、以拇指指端点压操作部位;拇指伸直紧靠食指桡侧以免受伤。

  3、点压方向垂直于操作部位。

  4、用力由轻到重;平稳持续。

  (点法具有开通闭塞,活血止痛,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点法与按法的区别—— 点法作用面积小,刺激量更大。)

  l 揉法(拇指揉内关穴)

  1、穴位定位,并取患者舒适体位。

  2、用拇指螺纹面着力于操作部位,余四指置于其相对或合适的位置以助力。

  3、以腕关节为支点,拇指主动做环转运动,余指配合拇指做助力运动,使拇指

  罗纹面在施术部位上作连续不断的旋转揉动,揉动时带动皮下组织。

  4、操作时着力点要吸附,不可摩擦移动;压力适中;动作持久均匀而有节奏性。

  (揉法有掌揉法、指揉法;掌揉法又分大鱼际揉法、掌根揉法;指柔法分拇指揉法、中指揉法。揉法操作频率是每分钟 120~160 次。)

  l 搓法(搓上肢)

  1、患者坐位,医生站于患者一侧。

  2、双手掌面夹住肢体;作交替上下往返搓动。

  3、搓动速度宜快;上下移动宜慢;动作协调、连贯,施力适中。

  (搓法常用于四肢,胸胁,腰背部等。搓法具有调和气血,舒经通络的作用。)

  l 击法(拳击肩背部)

  1、患者坐位,医生站于患者后方。

  2、手握空拳,腕关节伸直;肘关节屈伸,前臂作主动运动。

  3、以拳背着力击打操作部位;击法用劲要快速而短暂,垂直叩击体表。

  4、动作连续而有节奏性,不能有拖抽动作;避免击打骨骼关节凸起处。

  (击法适用于肢体疼痛、麻木不仁、风湿痹痛、疲劳酸痛等。击法具有舒经通络, 调和气血的作用。)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