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工程师

导航

2019咨询工程师《政策规划》核心考点:第九章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9-03-12

  §9.3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概要

  一、规划背景

  (一)自然状况

  我国地理位置独特,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

  (二)综合评价

  我国国土空间具有的特点: 一是陆地国土空间辽阔 , 但适宜开发的面积少; 二是水资源总量丰富, 但空间分布不均; 三是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但总体上相对短缺; 四是生态类型多样, 但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五是自然灾害频繁,灾害威胁较大。

  (三)突出问题(五个方面)

  一是耕地减少过多过快, 保障粮食安全压力大;

  二是生态损害严重, 生态系统功能退化;

  三是资源开发强度大, 环境问题凸显;

  四是空间结构不合理, 空间利用效率低, 五是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协调., 公共服务和生活条件差距大。

  (四)面临趋势(六个挑战)

  1.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满足居民生活的空间需求面临挑战

  2.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 满足城市建设的空间需求面临挑战

  3.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满足基础设施建设的空间需求面临挑战

  4.经济增长趋于多极化, 满足中西部地区的建设空间需求面临挑战

  5.水资源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满足水源涵养的空间需求面临挑战

  6.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不断加剧, 保护和扩大绿色生态空间面临挑战

  二、指导思想与规划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树立新的开发理念, 调整开发内容, 创新开发方式, 规范开发秩序提高开发效率,构建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建设中华民族美好家园。

  (二)战略目标

  1.主要目标(五大目标)

  空间开发格局清晰;

  空间结构得到优化;

  空间利用效率提高;

  区域发展协调性增强;

  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

  2.战略任务(三大战略格局)

  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出发,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要着力构建我国国土空间的三大战略格局。

  “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市化战略格局(考过多次,相对重要)指以陆桥通道、沿长江通道为两条横轴,以沿海、京哈京广、包昆通道为三条纵轴的全国城市化战略格局。

  “七区二十三带”为主体的农业战略格局

  “两屏三带”为主体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3.未来展望(三个空间、一个相协调、六个更趋)

  2020 年全国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之时, 我们的家园将呈现的美好情景:

  三个空间: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青水碧。

  一个相协调: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

  六个更趋:经济布局更趋集中均衡;城乡区域发展更趋协调;资源利用更趋集约高效;环境污染防治更趋有效;生态系统更趋稳定;国土空间管理更趋精细科学。

  三、国家层面主体功能区

  (一)优化开发区域

  特点(五个较):综合实力较强,能够体现国家竞争力;经济规模较大,能支撑并带动全国经济发展;城镇体系比较健全,有条件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特大城市群;内在经济联系紧密,区域一体化基础较好;科学技术创新实力较强, 能引领并带动全国自主创新和结构升级。

  1.功能定位

  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区域;

  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

  全国重要的创新区域;

  我国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及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区;

  全国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

  2.发展方向和开发原则

  优化空间结构;

  优化城镇布局;

  优化人口分布;

  优化产业结构;

  优化发展方式;

  优化基础设施布局;

  优化生态系统格局。

  3.国家层面的优化开发区域(通过地理特点熟悉功能定位)

  (1)环渤海地区:包括京津冀、辽中南和山东半岛地区 。

  功能定位: 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 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 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以前发展较薄弱),辐射带动“三北”地区发展的龙头,我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

  (2)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和江苏省、 浙江省的部分地区。

  功能定位:长江流域对外并放的门户, 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 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世界级大城市群, 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 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辐射带动长江流域发展的龙头, 我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

  (3)珠江三角洲地区:广东省中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

  功能定位是: 通过粤港澳的经济融合和经济一体化发展, 共同构建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南方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 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主体区域, 全国科技创新与技术研发基地, 全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辐射带动华南、中南和西南地区发展的龙头,我国人口集聚最多、创新能力最强、综合实力最强的三大区域之一。

  (二)重点开发区域

  具备较强的经济基础,具有一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较好的发展潜力;

  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具备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中心城市有一定的辐射带动能力,有可能发展成为新的大城市群或区域性城市群;

  能够带动周边地区发展,且对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意义重大。

  1.功能定位

  支撑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全国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

  2.发展方向和开发原则

  统筹规划国土空间;健全城市规模结构,促进人口加快集聚;形成现代产业体系;提高发展质量;完善基础设施;保护生态环境;把握开发时序。

  3.国家层面的重点开发区域(18 区,结合地图记忆,结合地理特点熟悉功能定位)

  (1)冀中南地区、(2)太原城市群、(3)呼包鄂榆地区、(4)哈长地区、(5)东陇海地区、(6)

  江淮地区、(7)海峡西岸经济区、(8)中原经济区、(9)长江中游地区、(10)北部湾地区、(11)

  成渝地区(曾考到功能定位)、(12)黔中地区、(13)滇中地区、(14)藏中南地区、(15)关中——

  天水地区(曾考到功能定位)、(16)兰州——西宁地区、(17)宁夏沿黄经济区、(18)天山北坡地区

  太原城市群

  海峡西岸经济区

  中原经济区

  夏沿黄经济区

  呼哈东滇藏冀北、江黔长成关兰天

  (三)限制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七区二十三带)

  1.功能定位

  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的重要区域, 农村居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示范区。

  2.发展方向

  应着力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增加农民收入,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障农产品供给,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食物安全。

  3.发展重点(七区二十三带)

  (1)东北平原主产区

  建设以优质梗稻为主的水稻产业带, 以籽粒与青贮兼用型玉米为主的专用玉米产业带, 以高油大豆为主的大豆产业带, 以肉牛、奶牛、生猪为主的畜产品产业带。

  (2)黄淮海平原主产区

  建设以优质强筋、中强筋和中筋小麦为主的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 优质棉花产业带, 以籽粒与青贮兼用和专用玉米为主的专用玉米产业带, 以高蛋白大豆为主的大豆产业带,以肉牛、肉羊、奶牛、生猪、家禽为主的畜产品产业带。 5 带

  (3)长江流域主产区

  建设以双季稻为主的优质水稻产业带, 以优质弱筋和中筋小麦为主的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优质棉花产业带, “双低”优质油菜产业带,以生猪、家禽为主的畜产品产业带,以淡水鱼类、河蟹为主的水产品产业带。 6 带

  (4)汾渭平原主产区

  建设以优质强筋、 中筋小麦为主的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 以籽粒与青贮兼用型玉米为主的专用玉米产业带。 2 带

  (5)河套灌区主产区

  建设以优质强筋、中筋小麦为主的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1 带

  (6)华南主产区

  建设以优质高档籼(xian)稻为主的优质水稻产业带,甘蔗产业带,以对虾、罗非鱼、鳗鲡为主的水产品产业带。3 带

  (7)甘肃新疆主产区

  建设以优质强筋、中筋小麦为主的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 优质棉花产业带。2 带

  4+5+6+2+1+3+2=23 带

  4.其他农业地区(12 带)

  (四)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

  1.功能定位和类型

  功能定位: 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

  类型(曾考 2 年):水源涵养型;水土保持型;防风固沙型;生物多样性维护型

  25 个地区。

  2.规划目标

  (1)生态服务功能增强,生态环境质量改善;

  (2)形成点状开发、面上保护的空间结构;

  (3)形成环境友好型的产业结构;

  (4)人口总量下降, 人口质量提高;

  (5)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

  3.发展方向

  以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为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地发展不影响主体功能定位的适宜

  产业,引导超载人口逐步有序转移。

  4.开发管制原则

  对各类开发活动进行严格管制, 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 不得损害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完整性。

  (五)禁止开发区域

  1.功能定位

  我国保护自然文化资源的重要区域, 珍稀动植物基因资源保护地。

  今后新设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自动进入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

  2.管制原则

  依据法律法规规定和相关规划实施强制性保护。

  3.近期任务

  (1)进一步界定自然保护区中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的范围。

  (2)结合禁止开发区域人口转移的要求, 对管护人员实行定编。

  (3)归并位置相连、均质性强、保护对象相同,但人为划分为不同类型的禁止开发区域。

  四、能源与资源

  能源基地和主要矿产资源基地的具体建设布局, 由能源规划和矿产资源规划做出安排;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由水资源规划做出安排;

  其他资源和交通基础设施等的建设布局, 由有关部门根据本规划另行制定。

  (一)主要原则

  (二)能源开发布局

  (三)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布局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

  五、保障措施

  (一)区域政策

  实行分类管理的区域政策。包括:

  1.财政政策

  适应主体功能区要求,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

  2.投资政策

  (1)政府投资

  1)按主体功能区安排的投资:主要用于支持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特别是中西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农产品主产区的发展。

  2)按领域安排的投资:要符合各区域的主体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逐步加大政府投资用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比例。

  (2)民间投资

  3.产业政策

  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对不同主体功能区的项目实行不同的占地、耗能、耗水、资源回收率、资源综合利用率、工艺装备、“三废”排放和生态保护等强制性标准。建立市场退出机制,对限制开发区域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现有产业,要通过设备折旧补贴、设备贷款担保、迁移补贴、土地置换等手段,促进产业跨区域转移或关闭。

  4.土地政策

  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严格控制工业用地增加,适度增加城市居住用地,逐步减少农村居住用地, 合理控制交通用地增长。

  (二)绩效考核评价

  优化开发区域实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先的绩效评价;

  重点开发区域实行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优先的绩效评价;

  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实行农业发展优先的绩效评价;

  禁止开发区域根据法律法规和规划要求, 按照保护对象确定评价内容, 强化对自然文化资源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情况的评价。

  六、规划实施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是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居总控性地位。

  (一)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职责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 实施的组织协调, 其他相关部门根据部门职能负责落实 ,并研究提出适应主体功能区要求的相关规划和政策。

  (二)省级人民政府的职责

  省级人民政府负责编制省级主体功能区规划并组织实施, 指导和检査所辖市县的规划落实。

  (三)监测评估

  建立覆盖全国、统一协调、更新及时、反应迅速、功能完善的国土空间动态监测管理系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分析和评估。

  2019咨询工程师培训招生:含四科精讲班+冲刺班+习题班;包含全真摸底评测(评测后老师点评),助力备考

查看详情 进入购买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4000-525-585 快速联系通道 

分享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