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知识中医诊断学知识:心与小肠辨证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9-18
中心与小肠辨证
概述:
心的生理、病理
1 主血脉
2 主神明
3 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4 小肠主受盛、化物和分清泌浊
心病的主要症状
• 心区:心痛、胸闷、心悸、怔忡
• 主神明:心烦、失眠、多梦
狂乱、神昏谵语
• 开窍于舌:口舌生疮
• 移热于小肠:小便赤涩灼痛、尿血
(一)心气虚证、心阳虚与心阳暴脱证
1、心气虚
概念:是心气不足,鼓动无力表现的证候
成因: 久病体弱; 年老气衰
临床表现:气虚证 + 心动无力症
气虚-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自汗
心-胸闷、心悸、怔忡、失眠、多梦
舌脉-舌淡、苔白,脉弱
2、心阳虚证
概念:是心阳虚,温运无力,虚寒内生所 表现的证候
成因:心气虚进一步发展而成
临床表现:阳虚 + 心失温养
阳虚-形寒肢冷,面色恍白或面唇青紫
心-心悸怔忡,心胸憋闷
舌脉-舌质淡胖,脉弱
3、心阳暴脱证
概念:是心阳衰极,阳气暴脱所表现的亡 阳证候
成因:本证在心阳虚衰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临床表现:亡阳证 + 心衰
亡阳-冷汗淋漓,四肢厥冷,呼吸微弱
心-胸痛暴作,面唇青灰,甚或神志模 糊,昏迷
舌脉-舌淡或淡紫,脉微细欲绝
心气虚、心阳虚、心阳暴脱三证的关系
三证同属心的功能减弱,但程度不同
心气虚
心阳虚
心阳暴脱
(二)心血虚证与心阴虚证
1、心血虚
概念:是心血不足,心失濡所表现的证候
成因:久病耗伤阴血
劳神过度,心血暗耗
临床表现:血虚证 + 心失濡养
血虚-面白无华或萎黄,唇淡白,头晕
目眩,脉细无力
心-心悸,失眠,多梦
2、心阴虚
概念:是心阴亏虚,虚热内扰表现的证候。
成因:劳神太过,心阴暗耗
热病伤及心阴
临床表现:阴虚证 + 心失所养
阴虚-潮热,盗汗,两颧发红,舌红少
苔,脉细数
心-心悸、失眠、多梦
(三)心火亢盛证
概念:是指心火内炽表现的实热证候
成因:外邪入里化火;情志抑郁化火
临床表现:火热证 + 心与小肠症状
实火-面赤口渴,身热,便秘溲赤,
苔黄,脉数
心-心烦,失眠,甚则狂躁谵语,口
舌生疮,或舌尖红赤生芒剌
移热于小肠-小便赤、涩、灼、痛
(四)心脉痹阻证
概念:是多种因素导致心脉闭塞不通所表现的证候
成因:年高体弱;久病正虚
临床表现:
心悸怔忡,心胸憋闷作痛,痛引肩背或内臂,时作时止
临床根据成因不同,可分为四型
心脉痹阻的分型
瘀血内阻-痛如针剌,舌紫暗或有瘀点,
脉细涩
痰浊停聚-闷痛甚,体胖痰多,身重困倦,
舌苔白腻,脉沉滑
阴寒凝滞-突发剧痛,得温痛减,畏寒肢
冷,舌淡苔白,脉沉迟或沉紧
气机郁滞-胀痛,发作常与精神因素有关,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五)痰迷心窍证
概念:是指痰浊蒙闭心神所致的以神志失常为主的证候
成因:情志不遂,气郁生痰;湿浊酿痰
临床表现:湿痰证+精神异常(癫、狂)
湿痰-面色晦滞,脘闷恶心,舌苔白腻
癫证-精神抑郁,喃喃自语
痫证-突然昏仆,口吐涎沫,喉中痰鸣
(六)痰火扰心证
概念:指痰火内盛,扰乱心神的证候
成因:七情郁结,气郁化火
灼津为痰,上蒙心窍
临床表现:痰火证 + 狂证
痰火-发热气粗,面红目赤,喉间痰鸣
痰黄稠,舌苔黄腻,脉滑数
狂证-躁动,打人毁物,力逾常人
(七)小肠实热证
概念:是指小肠经的实火证
成因:心热下移
感受暑热
临床表现:实火证 + 小肠与心经热
实火-面赤口渴;舌红苔黄,脉数实
小肠热-小便灼热涩痛,甚尿血
心热-口舌生疮,溃烂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