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导航

2016四川中考化学专题训练题及答案6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5-12-13

  11.(2015•眉山)如图所示,甲图表示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乙图表示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甲图可知,氯化钠在40℃时的溶解度为36.6g

  B.由乙可知,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比较甲乙可知,可采用蒸发结晶来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晶体

  D.比较甲乙可知,相同温度下影响固体溶质溶解度的因素是溶质的性质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的溶解度变化情况;

  从溶液中结晶的方法有两种:蒸发 结晶和降温结晶,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时,应该用蒸发结晶;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时,应该用降温结晶;

  溶质的性质是影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一个重要方面.

  解答: 解:A、由甲图可知,氯化钠在40℃时的溶解度为36.6g,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由乙可知,硝酸钾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C、比较甲乙可知,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小,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大,因此可采用降温结晶来提纯混有少量氯化钠的硝酸钾晶体,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比较甲乙可知,相同温度下影响固体溶质溶解度的因素是溶质的性质,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2.(2015•玉林)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图2是30℃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1g分别放进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的溶解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比乙物质的溶解度大

  B.加入试管1的固体是丙

  C.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试管2中一定有晶体析出

  D.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

  B、据3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C、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温度降低,若降到20℃以下,才有晶体析出,高于此温度,无晶体析出;

  D、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及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析解答.

  解答: 解:A、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须确定温度,故选项说法错误;

  B、30℃时三种物质只有丙的溶解度小于10g,即100g水中溶解溶质的质量小于10g,则10g水中溶解溶质的质量小于1g,所以30℃时,取其中两种固体各1g分别放进盛有10g水的两支试管中,充分振荡后有剩余固体的是丙,即试管1,正确;

  C、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温度降低,若降到20℃以下,才有晶体析出,高于此温度,则无晶体析出;所以向烧杯中加入NH4NO3固体后,试管2中不一定有晶体析出,故选项说法错误;

  D、将3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甲乙溶解度减小,均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减小,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丙溶解度增大,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 ×100%,即溶解度越大质量分数也就越大,20℃时乙的溶解度大于甲的溶解度大于30℃时丙的溶解度,故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明确溶解度的概念、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关系等知识,才能结合题意正确解答.

  13.(2015•南宁)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为C>B>A

  B.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C.将A、B、C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2℃,溶液中均有固体析出

  D.若要将N点的A溶液转变为M点的A溶液,可在恒温条件下采用蒸发溶剂法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可知:

  ①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②判断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变化情况,从而确定通过降温还是升温的方法使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

  ③在溶解度曲线上及上方的点表示的都是饱和溶液,而在曲线下方的点表示的是不饱和溶液,由于可以通过蒸发溶剂的方法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从而确定是否可以使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转变成溶解度曲线上的点.

  解答: 解:A、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C>B>A,故A说法正确;

  B、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当A中混有少量的B时,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 B说法正确;

  C、由于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将t3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不会有晶体析出,故C说法错误;

  D、由于N点在A溶解度曲线下方,代表的是A的不饱和溶液,当恒温蒸发水分时,不饱和溶液就会变成饱和溶液,N点就会变成M点,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主要考查了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所表示的意义,从而加深学生对固体溶解度的理解和应用.

  14.(2015•南昌)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时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t2℃时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与图中的甲相似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不知温度,无法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B、据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分析解答;

  C、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解答;

  D、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解答: 解:A、不知温度,无法比较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故错误;

  B、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即等质量的水中最多溶解的物质的质量相等,所以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正确;

  C、t2℃时等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甲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乙的溶解度变大,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而t1℃时甲乙溶解度相等,且都大于t2℃时乙的溶解度,所以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故错误;

  D、氧气的溶解度随温度增大而减小,与乙的溶解度曲线相似,故错误;

  故选:B.

  点评: 了解溶解度概念、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等知识,才能结合题意灵活解答,能较好的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5.(2015•茂名)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t1℃时A和B的溶解度相等

  B.t2℃时A和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两者仍是饱和溶液

  C.t2℃时在A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水,A的溶解度变小

  D.t2℃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 A,可形成不饱和溶液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B、据AB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分析解答;

  C、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不变;

  D、据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解答.

  解答: 解:A、t1℃时A和B的溶解度曲线交于一点,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正确;

  B、A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B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所以t2℃时A和B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A仍饱和,B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错误;

  C、温度不变,物质的溶解度不变,所以t2℃时在A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水,A的溶解度不会改变,故错误;

  D、t2℃时A的溶解度是45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45g的A,所以在100g水中加入40g A,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正确;

  故选:AD.

  点评: 了解溶解度概念、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等知识,才能结合题意灵活解答,能较好的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6.(2015•烟台)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现将两支分别装有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的试管(底部均有少量未溶解的固体)浸入盛有水的烧杯里,然后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搅拌至完全溶解(如图1),此时对相应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溶液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

  B.盛乙的试管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减少

  C.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

  D.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情况;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溶质质量分数= ×100%.

  解答: 解:A、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时,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甲溶液可能变成不饱和溶液,该选项说法正确;

  B、因为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盛乙的试管中未溶解的固体质量增多,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乙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因此溶质质量分数减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D.

  点评: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7.(2015•咸宁)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0g

  B.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

  C.t2℃时,等质量水分别配成甲、乙、丙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D.t3℃时,甲、乙、丙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丙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某一温度时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溶质质量、溶剂质量可以判断配制的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100%.

  解答: 解:A、t1℃甲物质的溶解度是20g,其它温度下,甲的溶解度不是20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大,因此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用加水或降温的方法,该选项说法正确;

  C、t2℃时,乙的溶解度最大,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因此等质量水分别配成甲、乙、丙的饱和溶液,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是:甲=丙>乙,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t3℃时,由于不知道甲、乙、丙三种溶液是否饱和,并且不知道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因此无法比较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B.

  点评: 溶解度曲线能定量地表示出溶解度变化的规律,从溶解度曲线可以看出: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同一温度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温度对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影响不同.

  18.(2015•恩施州)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是丙>乙>甲

  B.t2℃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D.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用冷却其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在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确定析出晶体的方法,据此解答.

  解答: 解:A、据图可以看出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是丙>乙>甲,正确;

  B、t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一点,溶解度相等,故甲和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C、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错误;

  D、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大,当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时可用冷却其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正确;

  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

  19.(2015•漳州)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可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10℃时,65.5g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加入5g氯化钾,充分溶解后将温度升高到40℃,得到70g氯化钾饱和溶液

  C.5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钾充分溶解,形成氯化钾饱和溶液

  D.40℃时,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以及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以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解答即可.

  解答: 解:A、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不能使接近饱和的氯化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错误;

  B、1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31g,65.5g氯化钾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氯化钾15.5g,加入5g氯化钾,溶质质量=15.5g+5g=20.5g,充分溶解后将温度升高到40℃,此时只能溶解20g,得到70g氯化钾饱和溶液,正确;

  C、50g水中加入20g氯化钾充分溶解,没有提在什么温度下,不一定形成氯化钾饱和溶液,错误;

  D、4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为40g,氯化钾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错误;

  故选B.

  点评: 了解溶解度曲线意义、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溶解度之间的关系,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溶解度变化大的析出晶体多等知识,才能结合题意灵活分析解答问题.

  20.(2015•黄冈)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

  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t2℃时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

  考点: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分析解答,交点表示在同一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可以比较同一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的大小,根据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特点确定析出晶体的方法,根据溶质质量分数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 解:A、物质的溶解度是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而这里没有指明温度,故无法比较甲和乙的溶解度的大小,错误;

  B、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都是40g,甲、乙两种物质各50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只能溶解40g,故得到的溶液质量都是140g,正确;

  C、t2℃时,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如果是不饱和溶液则不一定,错误;

  D、t2℃时,等质量甲、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一定大于乙,此处没有提溶液质量的关系,无法比较,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溶解度曲线及其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进行,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