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导航

中考二轮复习试题及答案(古代散文专项练习)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4-11-10

  B.甲、乙两篇都写到了“月”,甲篇“会挽雕弓如满月”,表现了诗人杀敌报国的英雄气概;乙篇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天狼”指天狼星;乙中的“闲人”指悠闲之人。

  D.甲、乙两篇分别是词和游记,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气势雄浑,感情奔放,后者凝练含蓄,饶有余味。

  评卷人得分

  四、文言文阅读

  比较阅读(20分)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6..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分)

  A.董宣廉洁,死乃知之B.孔子云:何陋之有

  C.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D. 无案牍之劳形

  17..根据你对文段的理解,完成下列各小题。(5分)

  (1)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的作用是:

  18..甲文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5分)答: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2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1.文言文理解。(共22分)

  1.用“|”标出下面句子最明显的两处语气停顿。(2分)

  遂 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 民。

  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语时了不悲 ②非相度不得其情

  3.翻译下列句子。(6分)

  ①圣人非所煕尔。

  ②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③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4.《小石潭记》中先后出现了两个“乐”字,却又以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收篇,你认为这样写矛盾吗?请结合写作背景说说你的理解。(5分)

  5.试分析《泊秦淮》中“烟笼寒水月笼沙”两个“笼”字的表达效果。(5分)

  22.阅读(共15分)

  1.用“ | ”标出下面句子最明显的一处停顿。(1分)

  自 云 先 世 避 秦 时 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字。(4分)

  ①射者中,弈者胜。 ( )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 )

  3.翻译。(6分)

  ①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②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③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4.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古仁人之心”具体指什么?请用原文中的句子作答。(5分)

  5.任意选取一个角度,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5分)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