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导航

中考二轮复习试题及答案(古代散文专项练习)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4-11-10

  一、选择题

  1.选出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 )(2分)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诗歌306首,本称《诗》,古时也称“诗三百”。后列为道家经典之一,古称《诗经》。

  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辑录了战国时期各国史官和策士的言论,后由西汉刘向编订,始定名为《战国策》。

  D、《水经注》是北魏郦道元根据魏晋人所著的一部地理书《水经》而编成的古代水利地理学著作。

  2.下面有关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古代把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做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做阴。

  B.古代表示时间词“旦”现指“早晨”,“望”现指“农历十五”。

  C.“寒舍”用来谦称自己的家;“驾临”是欢迎对方到来的敬辞。

  D.表示年龄的词:“三十岁叫不惑”,“七十岁叫始龀”。

  评卷人得分

  二、名著导读(题型注释)

  3.名著阅读(3分)

  在历史上,人们一向将孔子、孟子合称为“孔、孟”,将他们的学说统称为“孔孟之道”。《论语》《孟子》作为 学说的经典著作,记载了孔、孟的社会理想、政治主张,以及他们在修身、交友和学习方面的见解。其中,孔子提到的“ , ”这句话,启示我们要把学习和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孟子倡导的“ ”的主张,与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精神一脉相承。

  4.名著阅读(3分)

  《论语》是 ① 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记录了 ② 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教育原则及学习方法等,如“礼让为国”、“见贤思齐”、“有教无类”。关于学习方法的语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 ③ 的辩证关系。

  5.名著阅读(3分)

  强调人的道德修养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告诫我们要胸怀宽广,宽恕待人; ① 认为人都有“本心”,道义尊严比生命更为重要,《 ② 》一文中的“舍生取义”和 ③ 的故事讲的都是这个道理。

  6.名著阅读(2分)

  《论语》是 ① 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次提及有关 ② 的问题,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格言莫过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评卷人得分

  三、其他

  班级开展《寻觅春天的踪迹》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7.请写出24节气中春季6个节气 。 (5分)

  8.古人写过不少歌咏春天的诗句,请你从学过的和积累的诗句中写出连续的两句来。(5分)

  9.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行当。在《唱脸谱》中有“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那么“关公”属于行当,人物性格代表 (4分)

  10.书面轻翻,心旌微摇。叹梁祝身化彩蝶,喜崔张终成眷属,羡东坡把酒临风,慕清照泛舟浩淼。高山流水鸣于耳畔,瘦菊幽兰馨于鼻尖。芳草连天,长亭古道;红有樱桃,绿有芭蕉;环肥燕瘦,各领风骚……(4分)

  这段话含有诸多典故,“环肥”“燕瘦”分别指的是

  比较阅读苏轼的两篇作品,完成下面题目。(14分)

  【甲】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乙】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 分)

  (l) 左牵黄,右攀苍( ) (2)念无与为乐者( )

  1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千骑 / 卷平冈 B、酒酣胸胆尚 / 开张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D、相与/步于中庭

  13.请写出《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苏轼渴望重新得到皇帝重用的句子。(2分)

  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 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时,甲境界开阔,表达爱国热情;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