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导航

中考二轮复习试题及答案(诗专项练习)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4-11-04

  6.试题分析:首联“山近觉寒早,草堂霜气晴”,以“早寒”和“霜晴”写山居早秋的生活感觉。上句“山近觉寒早”,即走进山中,感觉到一股股寒气。诗人山气之“寒”来说明寒秋时节已经来临。次句“草堂霜气晴”,这一句也是写秋天的,诗人通过“草堂”(草屋)来写。在清晨,阳光已经照在的洒满“白霜”的草屋。诗人通过“寒”和“霜”,从感觉和视觉上,形象地表现出山中“早秋”来临的特征,所以A项分析不恰当。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辨析能力。

  点评:做这类题目时,一定要在通读全诗、了解诗文的大致内容、主题等的基础上,再精读各项涉及到的诗句,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所学的相关知识去判断、去衡量。

  7.B

  【解析】

  试题分析:B句杜甫写“城春草木深”,“草木深”应该是杂草丛生破败之景,此情景与前句“国破”是一样的,用自然破败之景来写城池的荒废,暗示国将灭亡。而并非是希望“生机勃勃”。

  考点:诗句品析

  点评:本题不难,诗句所写情景容易理解。品味诗句,不仅要大致地了解诗意诗情,还要从细节上即精巧的文字运用上体会诗的精彩处,读得细致,才读得有味道。

  8.D

  【解析】

  试题分析:D句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有异曲同工之妙,以“飞花”“琼枝”写雪。

  考点:古诗景物描写。

  点评:本题有难度,学生易据A句中“霜”字错判,看不出D句是在写雪。学习古诗,要清楚地了解诗句内容和写作方法,欣赏古诗写景的妙笔。

  9.D

  【解析】

  试题分析:“犹唱”:还在唱,为什么还在唱?因为有人听?谁在听?达官贵阳人,所以D句说“暗笑商女”是错误的,应该是讽刺批判封建官僚们“不知记亡国之恨”而沉湎声色之中。

  考点:诗句理解。

  点评:本题不难,此诗是名诗,老师讲授过,容易理解。对初中生而言,学会赏析古诗,也是必要的,学生能够粗浅的体会到诗的意境与诗人的情感即可,不作过高的要求。学生平时阅读古诗要用心体会,注意教师的讲解分析,了解诗歌写作背景与作者思想状况对理解诗歌很有帮助。

  10. 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内容的能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直到如今春深三月,战火仍连续不断。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这时的一封家信真是胜过“万金”啊!“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所以C、“家书抵万金”是说家书难的。

  11.冰心、《繁星》《春水》(任填一部或两部都写均可)(2分)

  【解析】略

  12.(1)冰心 童真(童心)

  (2)略(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根据答题的实际情况酌情给分。)

  【解析】略

  13.(3分) 我:木棉树,代女性; 你,橡树指男性; 我们,一对知心爱人

  14.(2分)A、 B ;B、 A

  15.(2分) 答题时围绕“平等、忠贞”等来回答即可。

  16.(3分)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17.(3分) “我”骑着马周游江南,碰到一个痴痴等待情人的闺中女子,她美丽而幽怨。当她听到达达的马蹄,以为日夜盼望的心上人归来了。可打开窗扉的那一刻,看到的只是一个过路人。转瞬间,这无限的喜悦变成了无限的失望。

  18.(2分)我达达的马蹄声给思妇带来了美丽的希望,可是我不是他要等的人,希望马上变成失望,真是一个残酷的错误。

  19.略

  【解析】

  13.了解诗歌的意象,明确诗歌意象所指代的内容。

  14.“共享”是从享用美好的角度;“分担”从一起承受困苦。

  15.只要观点正确,有理有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16.作者认为传统的爱情观是有背“忠贞、平等“的,诗中依次表明这种爱情观的意象在第一诗节有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

  17.主要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来概括诗歌中爱情故事。

  18.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19.诗句类别积累更考查了学生积累的灵活性和选择性,积累正确合理即可。

  20.

  抒发了作者年岁渐老而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共3分,“年岁渐老”“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悲愤”三个要点各点1分)

  【解析】此题考查与诗歌的主题有关,品味语言,从“可怜白发生!”一句中可以得出作者年岁渐老而又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21.诗中写了一位书生从军边塞,抵御外患的过程(意思相近即可)

  22.视觉、听觉或色彩、声音(一个1分)

  【解析】

  21.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根据自己的对诗歌的理解,概括即可。

  22.此题考查学生的对描写角度的掌握,一般描写从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几个方面。根据“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应是从视觉和听觉方面描写的。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