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

导航

中考二轮复习试题及答案(先秦诸子百家专项练习)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4-11-04

  一、语言表达

  在“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相关的材料。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下面是《孟子》中关于治国的语录,阅读后用一个词语概括孟子的治国思想。(10分)

  【材料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译文: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少。

  【材料二】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

  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

  【材料三】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

  孟子的治国思想:

  2.请从下面的材料中任选一句孔子的名言,说说它体现了怎样的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10分)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古琴声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简的孔门弟子,齐声诵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经典名句,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我选择的名言:

  传统美德:

  现实意义:

  评卷人得分

  二、名著导读

  3.名著阅读(6分)

  《论语》是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是过去蒙童教育的必读、必背之书。书中很多章节讲学习的态度和方法,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阐述了    之间的辩证关系;“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则强调了学习时    的重要性。

  4.名著阅读。(9分)

  《论语》是 ① 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集中体现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孔子是 ② 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 ③ 。

  5.文学名著(9分)

  《战国策》是一部 ① 体史书,主要记录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们的言行。由汉代 ② 根据战国史书编校整理成书,《战国策》善于通过描写人物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这一特点在《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表现为 ③ 的描写。

  三、综合性学习(共12分)

  某校初三⑴班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旱情牵动你和我”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评卷人得分

  三、其他

  6.名著阅读(9分)

  《论语》共_________篇,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孔子,名丘,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期鲁国人,儒家的创始人。

  评卷人得分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一 )

  《论语》十则(有删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二)

  《论语》六则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画①。”(《雍也》)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里仁》)

  【注释】①画:划定界限,停止前进。

  7.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5分)

  A.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B.是知也(通“智”,聪明)

  C.中道而废(废除) D.学而不厌(满足)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