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7年基础医学理论《病理生理学》考点:第五章应激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2-13

  第五章 应激

  1.应激:应激是指机体在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下所出现的全身性的非特异性适应性反应称为应激,又称为应激反应(Stres response)。

  2.应激原:应激原是指引起应激反应的各种刺激因素。

  特点:1)一定强度限制性;2)个体、时空差异性;

  3.感染、烧伤、大手术、创伤等应激原可诱发机体产生快速反应,如体温升高,血糖升高,分解代谢增强,负氮平衡及血浆中的某些蛋白质浓度迅速变化等。这种反应称为急性期反应(APR),这些蛋白质被称为急性期蛋白(APP)。

  4.生物机体在热应激(或其他应激)时所表现得以基因表达变化为特征的防御性反应称为热休克反应(HSR)而在热应激时新合成或合成增多的一组蛋白质称为热休克蛋白(HSP),又称应激蛋白(SP)功能:帮助蛋白质折叠、移位、复性、降解。(分子伴娘)

  5.将由应激所直接引起的疾病称为应激性疾病,而将那些以应激作为条件或诱因,在应激状态下加重或加速发生发展的疾病称为应激相关疾病。

  6.神经内分泌反应

  1)蓝斑-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

  (1)中枢效应

  引起兴奋、警觉及紧张、焦虑等情绪反应。

  应激启动HPA轴的关键(蓝斑上行纤维)。

  (2)外周效应

  血浆儿茶酚氨类物质浓度迅速增高。(蓝斑的下行纤维)

  意义:A) 代偿作用——儿茶酚胺分泌增多的积极作用:

  心血管系统:心率↑,心肌收缩力↑,心输出量↑,血液重新分布。

  呼吸系统:支气管扩张,肺泡通气量↑

  代谢变化:血糖↑

  促进其它激素的分泌:如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