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基础医学理论《病理生理学》考点:第七章第二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0-14

  第二节 信号转导异常的原因和机制

  (一)信号转导异常的原因

  1、生物学因素:

  (1)多种病原体等可通过TLR/IL-1R受体家族成员激活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Toll样受体(TLR)为I型膜蛋白,因其与胞内部分IL-1R明显同源,所以归于TLR/IL-1R超家族。

  (2)有些病原体可通过干扰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通路导致疾病:例如,霍乱毒素可使Gs的GTP酶活性丧失,而导致Gs处于不可逆性激活状态,不断刺激AC生成cAMP,导致小肠上皮细胞膜蛋白构型改变,大量氯离子和水分子转运入肠腔,引起严重腹泻。

  2、理化因素:体内某些信号转导成分是致癌物的作用靶点。

  3、遗传因素:可导致染色体异常和编码信号转导蛋白的基因突变。

  (1)信号转导蛋白数量改变

  (2)信号转到蛋白功能改变:

  ①失活性突变:有些信号转导蛋白突变后,不仅自身无功能,还能抑制和阻断野生型信号转导蛋白的作用,被称为显性负性作用。

  ②功能获得性突变:某些信号转导蛋白在突变后获得了自发激活和持续性激活的能力,被称为组成型激活突变。甲亢患者TSHR的激活型突变。

  4、免疫学因素

  抗受体抗体的类型:

  (1)刺激型抗体:模拟信号分子或配体的作用,激活特定的信号转导通路,使靶细胞功能亢进。毒性甲状腺肿(Graves病)患者出现促甲状腺素受体抗体或甲状腺刺激型抗体(TSAb)。该抗体可模拟TSH的作用。

  (2)阻断型抗体:该抗体与受体结合,可阻断受体与配体结合。桥本病患者体内有甲状腺阻断型抗体(TBAb),阻断TSH对甲状腺的作用。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有阻断型抗N型乙酰胆碱受体。

  5、内环境因素:严重的内环境紊乱导致神经内分泌过度激活。

  (二)信号转导异常的发生环节

  目前研究较多的是配体和受体水平改变。

  尿崩症的发生和ADH的三个环节异常有关:可能是ADH分泌减少(中枢性尿崩症);可能是V2R(2型ADH受体)变异;可能是肾小管上皮细胞水通道AQP2异常。后两个因素缺陷可使肾集合管上皮细胞对ADH的反应性降低所致的尿崩症为家族性肾性尿崩症(NDI)。中枢性尿崩症与NDI的区别就在于前者血中ADH减少,而后者正常。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