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一站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6-09
中中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试题及答案:第一站
01肺痨 虚火灼肺证 与肺痿相鉴别
病机:肺肾阴伤,水亏火旺,燥热内灼,络损血溢
治法:滋阴降火
方剂:百合固金汤合秦艽鳖甲汤
药物:二弟卖草药 百元皆归母、请教弟母才知家规(生熟地黄 麦冬 甘草;芍药;百合;元参;桔梗;当归)
鉴别:肺痨与肺痿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两者病位均在肺,但肺痿是肺部多种慢性疾患后期转归而成,如肺痈、肺痨、久嗽等导致肺叶痿弱不用,俱可成痿。肺痨后期可以转成肺痿,但必须明确肺痨并不等于就是肺痿,两者有因果轻重的不同。若肺痨的晚期,出现干咳、咳吐涎沫等症者,即已转属肺痿之候。肺痿是由多种慢性疾患后期转归而成,如肺痈、肺痨、久咳等导致肺叶萎弱不用;以咳吐浊延沫为主症。肺痨:因正气虚弱,感染唠虫所致,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形体消瘦为特点。
02痹症 风寒湿痹 着痹
病机:湿邪兼夹风寒,留滞经脉,闭阻气血
治法:除湿通络,祛风散寒
方剂:薏苡仁汤加减
药物:薏苡仁 苍术 甘草 独活 羌活 防风 桂枝 当归
鉴别:痹症是由风、寒、湿、热之邪流注肌腠经络,痹阻筋脉关节而致。鉴别要点首先在于痛与不痛,痹症以关节疼痛为主,而痿证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其次要观察肢体的活动障碍,痿证是无力活动,痹症是因痛而影响活动;再者,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而痹症则是由于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
03喘证 虚喘 肾虚不纳证
病机:肺病及肾,肺肾俱虚,气失摄纳
治法:补肾纳气
方剂:金匮肾气丸和参蛤散加减
药物:附子、肉桂、山萸肉、冬虫夏草、胡桃肉、紫河车、熟地、当归。
鉴别: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04内伤发热 血瘀发热证
病机:血行瘀滞,淤热内生
治法:活血化瘀
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
药物:当归、川穹、赤芍、地黄、桃仁、红花、牛膝、柴胡、枳壳、桔梗
鉴别:外感发热表现:因感受外邪而起,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发热初期大多伴有恶寒,其恶寒得衣被而不减。发热的热度大多较高,发热的类型随病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初起常兼有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表证,外感发热由感受外邪,正邪相争所致,属于实证者居多。内伤发热起病缓慢,病程较长,多为低热,或自觉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表现为高热者较少,不恶寒,或虽在怯冷,但得衣被则。常兼有头昏,神疲、自汗、盗汗、脉弱等证,一般有气、血、阴、阳亏虚或气郁、血瘀、湿租的病史,或有反复发热史。无感受外邪所致的头身疼痛、鼻塞、流涕、脉浮等症。
05水肿 脾阳虚衰证
病机: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土不制水
治法:健脾温阳利水
方剂:实脾饮加减
药物:干姜,附子,草果仁,桂枝,白术,茯苓,炙甘草,生姜,大枣,泽泻,车前子,木瓜,木香,厚朴,大腹皮
鉴别:与鼓胀鉴别,两病均肢体水肿,腹部膨隆,鼓胀主症见单腹胀大,面色苍黄,腹壁青筋暴露,四肢多不肿,反见瘦削,后期或可见轻度肢体浮肿。而水肿则头面或下肢先肿,继全身,面色白,腹壁无青筋暴露。鼓胀是肝脾肾,水肿是肺脾肾
06胃痛 胃阴亏耗
病机:胃阴亏耗,胃失濡养
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方剂: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药物:麦冬,生地,枸杞,当归,川楝子,芍药,甘草
鉴别:真心痛是心经病变引起的心痛证,多见于老年人,为当胸而痛,多刺痛,动则加重,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危急,其病变部位,疼痛程度与特征,伴有症状及其预后等方面与胃痛有明显区别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
07 中风-中脏腑-痰火淤闭证
病机:肝阳暴张,阳亢风动,痰火壅盛,气血上逆,神窍闭阻
治法:熄风清火,豁痰开窍
方剂:羚羊钩藤汤加减另可服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清心开窍
药物:(少妇举杯祝领狗丧草地) 白芍、茯神、菊花、川贝母、竹茹、羚羊角、钩藤、桑叶、甘草、生地黄
鉴别:痉证以四肢抽搐、项背强直,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发病时也可伴有神昏,需与中风闭证相鉴别。但痉证之神昏多出现在抽搐之后,而中风患者多在起病时即有神昏,而后可以出现抽搐。痉证抽搐时间长,中风抽搐时间短。痉证患者无半身不遂、口眼 斜等症状。
08 哮证 缓解期 肺脾气虚证
题目:患者幼年反复哮鸣喘息,易感冒,自汗。近一月现受凉喉中哮鸣又作,经治疗有好转。现气短声低,喉中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自汗,怕风,倦怠无力,食少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病机:哮病日久,肺虚不能主气,脾虚健运无权,气不化津,痰饮蕴肺,肺气上逆
治法:健脾益气,补土生金
方剂:六君子汤加减
药物:人参,茯苓,白术,甘草,陈皮,半夏
鉴别: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09 痢疾 湿热痢
病机:湿热蕴结,熏灼肠道,气血壅滞,脂络伤损
治法:清肠化湿,调气和血
方剂:芍药汤加减
药物:黄芩、黄连、大黄、芍药、当归、甘草、木香、槟榔、金银花、肉桂等
鉴别:痢疾与泄泻:两者均多发于夏秋季节,病变部位在胃肠,病因亦有相同之处,症状都有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但痢疾大便次数虽多而量少,排赤白脓血便,腹痛伴里急后重感明显。而泄泻大便稀溏,甚则如水样,或完谷不化,大便无赤白脓血,腹痛多伴肠鸣,少有里急后重感。
10 黄疸 阴黄 寒湿阻遏证
病机:中阳不振,寒湿滞留,肝胆失于疏泄
治法:温中化湿,健脾和胃
方剂:茵陈术附汤加减
药物:黄山阴沉+仓术 附子
鉴别:1.黄疸与萎黄:黄疸发病与感受外邪、饮食劳倦或病后有关;其病机为湿滞脾胃,肝胆失疏,胆汁外溢;其主症为身黄、目黄、小便黄。萎黄之病因与饥饱劳倦、食滞虫积或病后失血有关;其病机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肌肤失养;其主症为肌肤萎黄不泽,目睛及小便不黄,常伴头昏倦怠,心悸少寐,纳少便溏等症状。
2.阳黄与阴黄:临证应根据黄疸的色泽,并结合症状、病史予以鉴别。 阳黄黄色鲜明,发病急,病程短,常伴身热,口干苦,舌苔黄腻,脉象弦数。急黄为阳黄之重症,病情急骤,疸色如金,兼见神昏、发斑、出血等危象。阴黄黄色晦暗,病程长,病势缓,常伴纳少、乏力、舌淡、脉沉迟或细缓。
11 咳嗽痰湿蕴肺
病机: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
方剂: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药物:三朴陈仓,白芥子 紫苏子 莱菔子
鉴别:咳嗽仅以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不伴喘证;咳喘则咳而伴喘,常因咳嗽反复发作,由咳致喘,临床以咳喘并作为特点。
12 中风 中经络 阴虚风动
病机:肝肾阴虚,风阳内动,风痰瘀阻经络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方剂:镇肝熄风汤加减
药物:成龙要李东选怀恋国老买贵石(茵陈 龙牡 芍药 牡蛎 天冬 玄参 怀牛膝 川楝子 甘草 麦芽 龟甲 赭石)
13腹痛 湿热壅滞证
病机:湿热内结,气机壅滞,腑气不通
治法:湿热壅滞,通腑泄热,行气导滞
方剂: 大承气汤加减
药物:大黄、芒硝、厚朴、枳实
鉴别:腹痛与胃痛 :胃处腹中,与肠相连,腹痛常伴有胃痛的症状,胃痛亦时有腹痛的表现,常需鉴别。胃痛部位在心下胃脘之处,常伴有恶心、嗳气等胃病见症,腹痛部位在胃脘以下,上述症状在腹痛中较少见
14 尿血脾不统血
病机:中气亏虚,统血无力,血渗膀胱
治法:补中健脾,益气摄血
方剂:归脾汤加减
药物: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黄芪、酸枣仁、远志、龙眼肉、木香、熟地、阿胶、仙鹤草、槐花
鉴别:淋证和尿血都有小便出血,尿色红赤,甚至溺出纯血等症状。其鉴别要点是有无尿痛。尿血多无疼痛之感,虽亦间有轻微的肿痛或热痛,但终不若血淋的小便滴沥而疼痛难忍,故一般以痛者为血淋,不痛者为尿血。
15 不寐 肝火扰心
病机:肝郁化火,上扰心神
治法: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方剂:龙胆泻肝汤加减
药物:龙胆草 车前子 木通 黄芩 栀子 当归 生地黄 泽泻 柴胡 甘草
鉴别:不寐应与一时性失眠、生理性少寐、它病痛苦引起的失眠相区别。不寐是指单纯以失眠为主症,表现为持续的、严重的睡眠困难。若因一时性情志影响或生活环境改变引起的暂时性失眠不属病态。至于老年人少寐早醒,亦多属生理状态。若因其他疾病痛苦引起失眠者,则应以祛除有关病因为主
16 虚劳 气虚 肺气虚证
题目:患者20岁,女,从小素体虚弱,面色恍白,气短乏力,现症见:经常反复感冒,咳嗽,咳嗽无力,痰液清晰,短气自汗,面白,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与肺痨鉴别
病机:肺气不足,表虚不固
治法:补益肺气
方剂:补肺汤加减
药物:人参黄芪沙参熟地五味子百合
鉴别:肺痨与虚劳:对比言之,肺痨具有传染特点,是一个独立的慢性传染性疾患,有其发生发展及传变规律。虚劳病缘内伤亏损,是多种慢性疾病虚损证候的总称。肺痨病位主要在肺,不同于虚劳的五脏并重,以肾为主。肺痨的病理主在阴虚,不同于虚劳的阴阳并重。
17 心悸 心阳不振
题目:男,56岁,2013年1月5日就诊,患者平素心悸不安,形寒肢冷,时有胸闷气短多年,近2日症状加重,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形寒肢冷,面色苍白,舌淡白,脉沉细。
病机: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志
方剂: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加减
药物:桑白皮、黄芩、知母、贝母、射干、瓜蒌皮、前胡、地龙等
鉴别:与奔豚鉴别:心悸:心胸躁动不安,心中剧烈跳动奔豚:奔豚发作时也有心胸躁动不安,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18 泄泻 肾阳虚衰
病机:命门火衰,脾失温煦
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方剂:四神丸加减
药物:补骨脂、吴茱萸、肉豆蔻、五味子、附子、炮姜
鉴别:两者均为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的病证。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加,粪质稀溏,甚则如水样,或完谷不化为主症,大便不带脓血,也无里急后重,或无腹痛。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便下赤白脓血为特征。
19便血 气虚不摄
病机:中气亏虚,气不摄血,血溢胃肠
治法:益气摄血
方剂:归脾汤加减
药物: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黄芪、酸枣仁、远志、龙眼肉、木香、熟地、阿胶、仙鹤草、槐花
鉴别:痔疮属外科疾病,其大便下血特点为便时或便后出血,常伴有肛门异物感或疼痛,作肛门直肠检查时,可发现内痔或外痔,与内科所论之便血不难鉴别。
20 淋证 血淋
病机:湿热下注膀胱,热甚灼络,迫血妄行
治法:清热通淋,凉血止血
方剂:小蓟饮子加减
药物:玄参、麦冬、生地、油当归、石斛、沙参等。
鉴别:癃闭与淋证均属膀胱气化不利,故皆有排尿困难,点滴不畅的症候。但癃闭无尿道刺痛,每日尿量少于正常,甚或无尿排出,而淋证则小便频数短涩,滴沥刺痛,欲出未尽,而每日尿量正常。淋证日久不愈,可发展成癃闭,而癃闭感受外邪,常可发展成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