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执业医师> 实践技能> 中西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 考试辅导> 文章内容
2020年中西医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点资料:拔罐法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20-01-02
中拔罐法
一、常用拔罐法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
1. 留罐法(坐罐法)
操作要点:①选取适宜体位,充分暴露待拔腧穴。②根据需要选用大小适宜的罐具。③用止血钳或镊子夹住95%的酒精棉球,点燃,使棉球在罐内壁中段绕1~3圈或短暂停留后迅速退出,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即可吸住。④留罐时间,以局部皮肤红润、充血或瘀血为度,一般为10~15分钟。⑤起罐时,一手握罐,另一手用拇指或食指按压罐口周围的皮肤,使之凹陷,空气进入罐内,罐体自然脱下。
注意事项:①要根据体质、肌肉丰厚程度、留罐部位、患者的耐受力等确定吸拔力的大小。②吸拔时应依靠负压自然吸附,不应为增加吸拔力而用力将罐具按压在皮肤上。
③留罐过程中,若患者因吸拔力过大有不适感,可采用启罐时的动作往罐内放进少许空气。④闪拔时避免火焰在罐口停留过久,以防罐口过烫而烫伤皮肤。
2.走罐法
操作要点:①选取适宜体位,充分暴露待拔腧穴。②选择大小适宜的玻璃罐。③在施术部位涂抹适量的润滑剂,如凡士林、水,也可选择红花油等润滑剂。④先用闪火法将罐吸拔在施术部位上,然后用单手或双手握住罐体,在施术部位上下、左右往返推移。走罐时,可将罐口的前进侧的边缘稍抬起,另一侧边缘稍着力,以利于罐子的推拉。⑤反复操作,至施术部位红润、充血甚至瘀血为度。⑥起罐时,一手握罐,另一手用拇指或食指按压罐口周围的皮肤,使之凹陷,空气进入罐内,罐体自然脱下。
注意事项:①本法多用于背部、下肢部等肌肉比较丰厚、面积较大的部位。若在皮肤松弛或皱褶过多处、毛发浓密处或骨骼较为突出的凹凸不平处走罐,不宜吸附且易产生疼痛。②吸拔力、推拉速度要合适,以皮肤潮红、患者可耐受为原则。③推拉用力要求均匀一致。④罐口以光滑弧圆者为佳。
3.闪罐法
操作要点:①选取适宜体位,充分暴露待拔腧穴。②选用大小适宜的罐具。③用镊子夹紧95%的酒精棉球一个,点燃,使棉球在罐内壁中段绕1~3圈或短暂停留后迅速退出,迅速将罐扣在应拔的部位,再立即将罐起下。④如此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起下拔住。⑤拔至施术部位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
注意事项:①闪火、吸拔、起罐动作要连贯,手腕要求放松,吸拔时翻转灵活自如。②火力适中。③吸附力大小适当。④避免闪拔时火焰在罐口停留过久或用一个罐子操作时间过长,以防罐口过烫而烫伤皮肤。
4.刺血拔罐法(刺络拔罐法)
操作要点:①选取适宜体位,充分暴露待拔腧穴。②选择大小适宜的玻璃罐备用。③消毒施术部位,刺络出血:医者戴消毒手套,用碘伏消毒施术部位,持三棱针(或一次性注射针头)点刺局部使之出血,或用皮肤针叩刺出血。④用闪火法留罐,留置10~15分钟后起罐。⑤起罐时不能迅猛,避免罐内污血喷射而污染周围环境。用消毒棉签清理皮肤上残存血液,清洗火罐后进行消毒处理。
注意事项:①有严重血液病,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白细胞降低者,禁用本法;严重糖尿病患者要慎用本法;勿在大血管上行刺血拔罐。②要根据病情确定点刺深度、出血量、治疗的间隔时间。一般来说,同一部位应间隔数日再行治疗,但对于实热、热毒深重者也可以每日1次。③罐子要拔在以刺血部位为中心的位置。
5.留针拔罐法(针罐法)
操作要点:①选取适宜体位,充分暴露待拔腧穴。②选择大小适宜的玻璃罐备用。③毫针直刺到一定深度,行针、得气、留针。④用闪火法以针刺点为中心留罐,一般留罐10~15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⑤起罐后出针。
注意事项:①多用于肌肉丰厚部位的腧穴,胸背部穴位不宜使用本法。②留罐时定位要准确,应以针刺点为中心留罐,不能过度偏倚。③根据显露在体外针身、针柄的长短,结合拔罐部位,选择大小合适的罐,以罐底不压住毫针针尾为宜。④吸拔力要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