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内科学》复习笔记:第三单元消化系统疾病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2-09

  第四节 溃疡性结肠炎

  1、溃疡性结肠炎也是一种直肠与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这个和克罗恩病一样。

  2、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发病因素是免疫遗传因素。

  (一)病理改变

  1、溃疡性结肠炎的好发部位:直肠乙状结肠。可以扩展至降结肠,横结肠。这与克罗恩病不同,克罗恩病的好发部位是回肠末段。

  2、溃疡性结肠炎是呈连续性、非节段性分布。

  3、病变一般限于粘膜和粘膜下层,穿孔、肠瘘少见,所以溃疡性结肠炎瘘管很少见。

  (二)临床表现

  1)消化系统表现

  1、腹泻:主要是黏液脓血便,它是本病活动期的重要表现。便质多数呈粥状,如果鲜血附于粪便表面,说明病变在直肠;如果血混于粪便中,说明病变在直肠以上。

  2、 腹痛:腹痛-便意-便后缓解。若并发中毒性结肠扩张或炎症波及腹膜都可呈持续性剧烈腹痛。

  3、 体征:若有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等腹膜刺激征的表现,说明是并发了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等并发症。

  4、全身表现:中,重型患者可有低热,如果出现高热多提示有合并症或见于急性暴发型型。

  5、肠外表现:和克罗恩病一样,可有外周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巩膜外层炎、前葡萄膜炎、口腔复发性溃疡等。少见的有骶髂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原发性硬化性 胆管炎等。

  (三)并发症

  1、中毒性巨结肠

  是溃疡性结肠炎的最常见也是重严重的并发症。好发于横结肠,这一段也更严重。诱发因素包括:低钾,钡剂灌肠,使用抗胆碱能药物或阿片酊。主要是上述因素抑制了肠蠕动。临床表现为病情急剧恶化,毒血症明显,有脱水与电解质紊乱,出现鼓肠,腹部压痛,肠鸣音消失(肠不蠕动了)。腹部平片可见结肠扩大,结肠袋消失。预后很差,可以引起肠穿孔。

  3、 直肠结肠癌变

  溃疡性结肠炎有5%-10%可发生癌变,而克罗恩病是不会发生癌变的。

  (四)辅助检查

  1、结肠镜检查:该检查是本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应做全结肠及回肠末段检查,直接观察肠黏膜变化,取活组织检查,并确定病变范围。本病病变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绝大部分从肛端直肠开始逆行向上扩展。

  内镜下所见特征性病变有:

  1.粘膜下有多发性的浅溃疡,附有脓血性分泌物,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

  2.黏膜粗造成细颗粒状,黏膜血管模糊,质脆易出血,可附有脓血性分泌物。

  3.假息肉(炎性息肉)的形成。结肠镜下黏膜组织学见炎症性反应,可有埿烂,溃疡,隐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杯状细胞减少及上皮变化。

  2、X线钡剂灌肠检查 :

  1.多发性浅溃疡表现为管壁边缘毛糙呈毛刺状或锯齿状以及见小龛影或条状存钡区,亦可有炎症息肉而表现为多个小的圆或椭圆形充盈缺损。

  2.黏膜粗乱或有细颗粒改变;

  3.结肠袋消失,肠壁变硬,肠管缩短,变细,可呈铅管状。重型或暴发型病例一般不宜做钡剂灌肠检查,以免加重病情或诱发中毒性巨结肠。

  (五)诊断与鉴别诊断

  溃疡性结肠炎与Crohn的鉴别

项目

溃疡性结肠炎

克罗恩病

症状

粘液脓血便

有腹泻但脓血便较少见

病变分布

病变连续

节段性

直肠受累

绝大多数受累

少见

末端回肠受累

罕见

多见

肠腔狭窄

少见、中心性

多见、偏心性

瘘管、肛周病变、腹部包块

罕见

多见

内镜检查

溃疡浅、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颗粒状,脆性增加

纵行溃疡、鹅卵石样改变,病变间黏膜外观正常

活检特征

固有膜全层弥漫性炎症、隐窝脓肿、隐窝结构明显异常、杯状细胞减少

裂隙状溃疡、非干酪样肉芽肿、黏膜下层淋巴细胞聚集

  (六)治疗:主要内科治疗原则上控制急性发作,维持缓解,减少复发,防止并发症。

  同克罗恩病。

  药物:

  1.氨基水杨酸制剂:柳氮磺毗啶(SASP)是治疗本病的常用药物。 适用于轻型,中型或重型经糖皮质激素汉疗已有缓解的病人。

  2.糖皮质激素:已公认对急性发作期有较好的效果。基本作用机制为非特异性抗炎和抑制免疫反应。适用于对氨基水杨酸制剂疗效不佳的轻、中型患者,特别适用于重型活动期患者及急性暴发型患者。

  3.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或巯嘌呤可使用于对激素治疗效果不佳或对激素依赖的慢性活动性病例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