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7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外科学》考点笔记:第十章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1-22

  第八节 虫咬皮炎

  虫咬皮炎是被虫类叮咬,或接触其毒液或虫体毒毛而引起的一种皮炎。《外科正宗》云:“恶虫乃各禀阴阳毒邪而去…,如蜈蚣用钳,蝎蜂用尾……自出有意附毒害人……”其临床特点是皮肤呈丘疹样风团,上有针头大的瘀点、丘疹或水疱,呈散在性分布。

  [病因病机]

  人体皮肤被虫类叮咬,接触其毒液,或接触虫体的毒毛,邪毒侵入肌肤,与气血相搏所致。

  [诊断]

  多见于夏秋季节,好发于暴露部位。皮损为丘疹、风团或瘀点,亦可出现红斑、丘疱疹或水疱,皮损中央常有刺吮点,散在分布或数个成群。自觉奇痒、灼痛,一般无全身不适,严重者可有恶寒发热、头痛、胸闷等全身中毒症状。

  临床上因由类不同,其表现也有差异。

  一、蠓虫皮炎叮咬后局部出现瘀点和黄豆大小的风团,奇痒,个别发生水疱,甚至引起丘疹性荨麻疹。

  二、螨虫皮炎粟米大小至黄豆大小的红色丘疱疹;或为紫红色的肿胀或风团,有时可见到虫咬的痕迹。

  三、隐翅虫皮炎皮损呈线状或条索状红肿,上有密集的丘疹、水疱或脓疱,自觉灼热、疼痛。

  四、桑毛虫皮炎皮损为绿豆到黄豆大小的红色斑丘疹、丘疱疹或风团,剧痒。

  五、松毛虫皮炎皮损为斑疹、风团,间有丘疹、水疱、脓疱、皮下结节等,不少患者有关节红肿疼痛。但脓液培养无细菌生长。

  [辨证论治]

  一、内治法

  热毒蕴结皮肤成片红肿、水疱、瘀斑;发热,胸闷,尿黄;舌红,苔黄,脉数。

  辨证分析:虫毒侵入肌肤,蕴积化热,与气血相搏,故有红肿、水疱、瘀斑;虫毒人里,毒热内结,故发热,胸闷,尿黄;舌红、苔黄、脉数为热毒内盛之象。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二、外治法

  (一)红斑、丘疹、风团等,可用1%薄荷三黄洗剂外搽。

  (二)继发感染,可用马齿苋煎汤湿敷,然后搽青黛散油膏,或外搽颠倒散洗剂。

  (三)松毛虫、桑虫皮炎可用橡皮膏粘去患处刺毛,并用新鲜马齿苋捣烂外敷,或涂5%碘酒。

  [预防与调摄]

  1.改善环境卫生,消灭害虫。

  2.保持清洁卫生,衣服、被褥常洗晒。

  3.忌食鱼腥发物,多食水果蔬菜,保持大便通畅。

  [结语]

  虫咬皮炎相当于中医的恶虫叮咬、虫咬伤。其特点是:皮肤呈丘疹样风团,上有针头大的瘀点、丘疹或水疱,呈散在性分布。常见的致病虫类有蚤、虱、臭虫、刺毛虫蠓等。治疗宜清热解毒,方用五味消毒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外治可选用薄荷三黄洗剂、青黛散油膏、颠倒散洗剂。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