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学》复习讲义:第二单元病毒感染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1-07
中二、流行性出血热
(一)病原学 汉坦病毒属,为RNA病毒。根据血清学检查。
(二)流行病学
1、宿主动物:主要是啮齿动物类,如黑线姬鼠、大林姬鼠、褐家鼠等。人不是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要有5种,即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母婴传播及虫媒传播。(全部种类)
3.人群易感性普遍易感。
4.流行特征有明显的季节性(与传播的鼠类有关)
(三)发病机制
1. 休克的发生机理
本病病程的3-7日常出现低血压休克称为原发性休克。主要是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于疏松组织,使血容量下降。此外由于血浆外渗(失血浆性)使血液浓缩,血液粘稠度升高和DIC的发生,血液循环淤滞,进一步降低有效血容量。
少尿期以后发生的休克称为继发性休克,主要是大出血、继发感染和多尿期水与电解质补充不足,导致有效血容量降低。
【真题库】3.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休克的原因是
A.过敏性
B.失血浆性
C.出血性
D.感染性
E.心源性
答案:B
2、出血:发生机制1)血管壁的损伤,2)凝血受损: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障碍,肝素类物质增加和DIC所致的凝血机制异常是主要原因。
3、急性肾衰竭发生机制:主要由于肾血流不足,肾小球和肾小管基底膜的免疫损伤,肾间质水肿和出血,肾小球微血栓形成和缺血性坏死。肾素、血管紧张素的激活,以及肾小管管腔被蛋白、管型所阻塞等原因所致。
(四)临床表现 潜伏期一般为7一14天。
典型病例病程中有发热期、低血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5期经过。
1.发热期 除发热外,主要表现为全身中毒症状、毛细血管损伤和肾损害。
起病急骤,发热常在3940°C之间,病程为37天。一般体温越高,热程越长,则病情越重。
全身中毒症状表现为全身酸痛:头痛、腰痛和眼眶痛一般称为“三痛”。多数患者出现胃肠症状。部分患者出现神经症状,多为重型患者。
毛细血管损害主要表现为充血、出血和渗出水肿征。皮肤充血主要见于颜面、颈、胸部等部位潮红(三红),重者呈酒醉貌。
肾损害主要表现为蛋白尿和尿镜检发现管型等。
2.低血压休克期 一般发生于病程的46天。多数患者发热末期或热退同时出现血压下降。轻型患者可不发生低血压或休克。本期持续一般l~3天。
3、少尿期 继低血压休克期而出现,亦可与低血压休克期重叠或由发热期直接进入此期。少尿或无尿。
少尿期一般发生在病程的58天,一般2一5天。主要表现为急性肾功能损害(尿毒症)
4、多尿期:一般出现在病程的9~14天,尿量逐渐增多,逐渐好转。如治疗不当可发生继发性休克,亦可发生电解质紊乱。
5、恢复期:多尿期后,尿量逐渐恢复为2000ml以下,症状、体征基本消失,一般尚需l~3个月才能完全恢复。
【真题库】1.女,19岁,农民,12月在水利工地上突起发热,伴头痛,眼眶痛,腰痛。病程第四日就诊时热已退,血压偏低,球结膜水肿,出血,胸背部见条索点状瘀点(出血)。前一日24小时尿量340ml,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败血症
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C.流行性出血热
D.钩体病
E.急性肾小球肾炎
答案:C
解析:患者有发热、三痛,热退后出现低血压,出血点,是典型的流行性出血热。故选C
(五)诊断
1.血常规:WBC增高,病处为中性粒增高,后为淋巴细胞增高,并出现较多的异型淋巴细胞。血小板减少。
2.尿常规检测 尿蛋白,第4一6病日尿蛋白常为+++~++,对明确诊断有意义。尿沉渣中可发现大的融合细胞,此细胞中能检出出血热病毒抗原。
3.免疫学检查 特异性抗体检测,包括血清IgM和IgG抗体。
【真题库】2.某患者,于1月3日起发病,三天来发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头痛,四肢酸痛,腰痛。体检:危重病容,球结膜充血,无水肿,咽充血,腋下可见点状抓痕样出血点,肝脾未及。血常规检查:WBC 12×109/L,N 72%,L 28%,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尿常规:尿蛋白(+++),RBC 2~5个/HP,该患者首先考虑的诊断为
A.钩端螺旋体病
B.败血症
C.流行性出血热
D.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E.结核性脑膜炎
答案:C
解析:患者有发热、三痛,出血点,血中可见异型淋巴细胞及肾损害,是典型的流行性出血热。
(六)治疗 本病治疗以综合疗法为主,早期应用抗病毒治疗,中晚期针对病理生理进行对症治疗。“三早一就”仍为本病治疗原则,即早期发现、早期休息、早期治疗和就近治疗。治疗一要注意防治休克、肾功能衰竭和出血。
1.发热期治疗原则控制感染,减轻外渗,改善中毒症状和预防DIC。
2.低血压休克期治疗原则 积极补充血容量,注意酸中毒的纠正和改善微循环功能,包括血管活性药物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
3.少尿期治疗原则 “稳、促、导、透”,即稳定机体内环境,促进利尿,导泻和透析治疗。
4.多尿期治疗原则移行期和多尿早期的治疗同少尿期。多尿后期主要是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防治继发感染。
5.恢复期治疗原则 补充营养,逐步恢复工作。定期复查。
【真题库】4.男,28岁,突起寒颤,高热,恶心,呕吐、腰痛已5天。体检:重病容,眼睑浮肿,球结膜及胸部皮肤充血,腋下见少许点状出血点,血压70/50 mmHg,怀疑流行性出血热。本例必须首先考虑的治疗措施是(2001)
A.慎用升压药
B.补充血容量
C.纠正酸中毒
D.小剂量肝素抗DIC
E.选用抗病毒治疗
答案:B
解析: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治疗原则为积极补充血容量,注意纠正酸中毒和改善微循环功能。
(1~2题共用题干)
男,23岁,农民,11月份因发热、头痈、呕吐3天入院。体检:面颈部潮红,双腋下少许出血点。尿常规:蛋白(++),红细胞3-10个/HP。血常规:WBC 23.0×109/L,异型淋巴细胞10%,PLT 48×109/L。
1.该患者的诊断可能为
A.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B.斑疹伤寒
C.流行性出血热
D.钩端螺旋体病
E.败血症
2.该患者住院二天后,热退但症状明显加重,出血点增加,四肢厥冷,脉搏细弱,BP80/60mmHg,此时对该患者的治疗原则是以
A.扩容为主
B.应用血管活性药
C.应用抗生素为主
D.纠正酸中毒为主
E.应用止血药物为主
(七)预防
1.疫情监测(鼠和易感人群)。
2.防鼠灭鼠。
3.做好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
4.疫苗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