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公卫助理医师儿童少年卫生学考点串讲:第二章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6-29
中㈡幼儿期(3-6岁)
⑴心理发展的主要内容:
①心理发展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作发育和言语发育;
②动作发育有赖于感知觉。体格和心理功能发展,同时又影响智力、情绪个体发展;
③是完整的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④记忆以无意记忆,形象记忆和机械记忆为主。
⑤年龄越小,言语能力和记忆精确性的评价越能反映其智力发育水平。
⑵幼儿期心理发展特点:
①游戏是这个时期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
②幼儿的心理过程带有明显的形象性和不随意性。
③个体心理特征初步形成。
教养意义:
①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忽略与强化。
②自我中心:忽略
③提高记忆力:强化——直观的教具、图片、游戏。
⑶幼儿思维的基本特点:
①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②思维的抽象性开始萌芽。
③言语在幼儿思维中的作业日益加强。
㈢童年期(6~12岁)
⑴心理发展的重要转折期:
①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全面发展。
②情绪发育,能控制情绪但仍容易激动。
③模仿能力强,成人的言行对其行为塑造起关键作用。
他律道德阶段(5-10岁):道德判断受自身之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具有从他性和情境性的特点。
⑵童年期心理发展特点:
①学习成为主导活动。
②掌握书面语言,并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③儿童开始有意识的参加集体活动。
⑶童年期儿童思维发展基本特点:
①童年期儿童思维发展逐步完整。
②儿童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仍带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
③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存在着一个“关键年龄”——四年级。
④童年期儿童的思维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不平衡性。
㈣青春期
最宝贵、最有特色的时期,心理学上称为“断乳期”。
⑴青春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
①身体发育上急骤变化。
②心理发育上错综复杂的矛盾时期,出现各种心理冲突及不平衡性,心理很不稳定。
③性意识觉醒。
⑵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
①反抗性与依赖性。
②闭锁性与开放性。
③勇敢与怯弱。
④高傲与自卑。
⑤否定童年又眷恋童年。
⑶思维品质:
①思维的片面性和表面性;
②思维自我中心的再度出现。
自我中心:虽然他们早已能区别自己的和他人的想法,但由于自我意识过度高涨,少年们有时不能区分自己所关心的焦点与他人所关心的焦点的不同,具体表现为:假想的观众,独特的自我。
③思维的创造性与批判性。
⑷个性特点:
①自我意识高涨。
②反抗心理。
③情绪表现的矛盾性。
⑸情绪表现:
①狂暴性与温和性。
②可变性与固执性共存。
③内向性与表现性共存。
⑹人际交往:
①改变了集体性的交友方式。
②同龄朋友关系占主导地位。
③与异性朋友关系的变化。
④与父母关系的变化。
情感上的脱离、行为上的脱离、观点上的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消弱。
⑤与教师关系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