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公卫助理医师《流行病学》章节考点:第九章传染流行病学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1-11
中第三节 预防策略与措施
一、策略:
1.预防为主
2.传染病监测
★疾病监测(名词解释):长期不断地搜集、核查、分析疾病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并将有关信息及时传达给有关的单位和个人,以便采取适宜的干预措施。
3.全球化控制
★★★二、措施:
(一)疫情管理:
1.传染病管理制度的依据是《传染病防治法》
2.我国法定报告传染病为三类39种;
甲类传染病:鼠疫、霍乱
乙类中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非典、禽流感、肺炭疽、甲型H1N1。
★3.增加或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国务院
增加或减少乙类、丙类传染病病种: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
4.(1)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中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脊髓灰质炎患者或疑似病人时,2小时内报告;(2)其他24小时内报告。
(二)针对传染源的措施:
1.病人:(五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甲类传染病病人及按甲类管理的必须隔离。乙类根据病情在医院或家中隔离。
3.传染病疑似病人必须接受医学检查、随访和隔离。甲类疑似病人必须留验,乙类疑似可在医疗机构指导下治疗或隔离治疗。
4.对病原携带这必须连续3次阴性检查为止。
(三)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消毒、杀虫、灭蚊、蝇、蚤等。
(1)预防性消毒:未发现明确的传染源时的消毒;
(2)疫源地消毒:对现有或原有传染源存在的场所的消毒。分为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随时消毒:传染源还存在于疫区时的消毒。
★终末消毒(名词解释):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离开住所后所做的一次彻底消毒,从而完全清除传染源所散播、留下的病原微生物。
第四节 免疫规划及其效果评价
一、预防接种:
二、免疫规划:
1. ★★★(年年必考)计划免疫是指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有关疫苗按科学的免疫程序,有针对的给人群接种,是人体获得对这些传染病的免疫力,从而达到控制、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2.计划免疫的目的是:防止错种、漏种和不必要的复种。
3.四苗防六病:麻疹、脊髓灰质炎、结核、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伤风)
五苗防七病:四苗防六病+乙肝
4.疫苗禁忌症:
(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2)有过敏史;
(3)传染病各期患者;
(4)器质性病变患者;
(5)神经系统疾病患者;
(6)以往接种疫苗有严重不良反应者。
5.冷链:-疫苗从生产厂家到各级贮存单位和基层、接种点的各个环节,都应配备冷藏冷运设备。(是环节,一台冰箱不是)
三、预防接种的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