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7公共卫生执业助理医师《生物化学》考点:第一章蛋白质的化学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1-08

  第四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氨基酸相似,有两性解离及等电点、紫外吸收和呈色反应。还有胶体性质、沉淀、变性和凝固等特点。

  一、蛋白质的高分子性质

  蛋白质的水溶液具有亲水胶体的性质。颗粒表面的水化膜和电荷是其稳定的因素,调节pH至pI、加入脱水剂等,蛋白质即可从溶液中沉淀出来。

  透析法是利用蛋白质不能透过半透膜的性质,去掉小分子物质,达到纯化的目的。

  大小不同的蛋白质分子可以通过凝胶过滤分开。又称分子筛层析。

  二、蛋白质的两性解离

  蛋白质和氨基酸一样是两性电解质,在溶液中的荷电状态受pH值影响。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即成为兼性离子,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pH>pI时,该蛋白质颗粒带负电荷,反之则带正电荷。在人体体液中多数蛋白质的等电点接近pH5,所以在生理pH7.4环境下,多数蛋白质解离成阴离子。少量蛋白质,如鱼精蛋白、组蛋白的pI偏于碱性,称碱性蛋白质,而胃蛋白酶和丝蛋白为酸性蛋白。

  三、蛋白质的变性、沉淀和凝固

  蛋白质在某些理化因素的作用下,空间结构被破坏,导致理化性质改变,生物学活性丧失,称为蛋白质的变性(denaturation)。

  蛋白质变性的本质是多肽链从卷曲到伸展的过程,不涉及一级结构的改变。变性作用不过于剧烈,是一种可逆反应,去除变性因素,有些蛋白质原有的构象和功能可恢复或部分恢复,称为复性(denaturation)。

  蛋白质变性的主要表现是失去生物学活性,变性蛋白溶解度降低,易形成沉淀析出;易被蛋白水解酶消化。

  蛋白质自溶液中析出的现象,称为蛋白质的沉淀。盐析、有机溶剂、重金属盐、生物碱试剂都可沉淀蛋白质。盐析沉淀蛋白质不变性,是分离制备蛋白质的常用方法。如血浆中的清蛋白在饱和的硫酸铵溶液中可沉淀,而球蛋白则在半饱和硫酸铵溶液中发生沉淀。乙醇、丙酮均为脱水剂,可破坏水化膜,降低水的介电常数,使蛋白质的解离程度降低,表面电荷减少,从而使蛋白质沉淀析出。低温时,用丙酮沉淀蛋白质,可保留原有的生物学活性。但用乙醇,时间较长则会导致变性。重金属盐(Hg2+、Cu2+、Ag+),生物碱与蛋白质结合成盐而沉淀,是不可逆的。

  凝固是蛋白质变性发展的不可逆的结果。沉淀的蛋白质不一定变性(如盐析)。

  四、蛋白质的紫外吸收和呈色反应

  蛋白质含芳香族氨基酸,在280nm波长处有特征性吸收峰。

  例题:

  1.测得某一蛋白质样品的氮含量为0.40g,此样品约含蛋白质多少?

  A.2.00g  B.2.50g  C.6.40g  D.3.00g   E.6.25g

  2.下列含有两个羧基的氨基酸是:

  A.精氨酸 B.赖氨酸 C.甘氨酸  D.色氨酸  E.谷氨酸

  3.维持蛋白质二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

  A.盐键  B.疏水键  C.肽键   D.氢键    E.二硫键

  参考答案

  1.B 2.E 3.D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