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口腔执业医师基础知识:医学微生物学第十三章第二节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03-19
中第二节 条件致病性肠道杆菌
一、条件致病性肠道杆菌的种类
大肠杆菌(埃希菌属)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符合肠杆菌特点,周毛菌,有菌毛。
培养特性:符合肠杆菌特点。(1.EMB紫黑色有金属光泽,2.S-S桃红色)→乳糖发酵菌落。
生化反应:IMViC(++--)
抗原
有O、H、K三种抗原,为血清分型基础(O1---O173、H1---H56、K1---K100,且又分、A、B三型)。血清型表示法:O:K:H(O111:K58(B4):H2,O157:H7)。
(二)致病性
致病物质:除内毒素、荚膜肠杆菌科共有的毒力因子外,大肠埃希菌具有独特的毒力因子有:
黏附素具有高度特异性
1.定植因子抗原Ⅰ、Ⅱ、Ⅲ,2.集聚黏附菌毛Ⅰ、Ⅲ,3.束形成菌毛,4.紧密黏附素,5.P菌毛,6.Dr菌毛等。具有吸附、定植、致病能力。
外毒素(由ETEC产生的肠毒素)
(1)不耐热肠毒素(LT),分LT-I和LT-Ⅱ两型,蛋白质对热不稳定,与霍乱肠毒素相似。
机制:①A亚单位毒素活性成分②B亚单位与肠上皮细胞受体(GM1神经节苷脂)结合。
B单位与受体结合→导致A进入细胞内→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ATP→CAMP↑→小肠液过度分泌→肠腔积液、腹泻
(2)耐热肠毒素(ST),分STa、STb两型,为低分子多肽,对热稳定,机制为激活细胞鸟苷酸环化酶,使cGMP↑导致腹泻, LT和ST同时存在,致病性要强。E.Coli 发现5个毒力岛(PaiⅠ~PaiⅤ)。
(三)所致疾病:
肠道外感染(内源性感染):1.化脓性感染定位转移:腹膜炎、阑尾炎、创伤感染、手术刀口感染、肺炎、败血症、新生儿脑膜炎等。2.泌尿道感染病原菌(UPEC):来自病人肠道(上行性),占泌尿道感染首位、女性多(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
肠道感染胃肠炎(腹泻)(外源性感染):
1.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 ETEC):婴幼儿、旅游者腹泻, 与霍乱功能相似;
2.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nteroinvasive EIEC):成人腹泻,与菌痢相似;
3.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nteropathgenic EPEC):婴儿腹泻(水样腹泻);
4.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 EHEC,O157):出血性结肠炎,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
5.肠集聚性大肠埃希菌 (enteroaggregative EAggEC):婴儿腹泻(持续性);
6.尿道感染性大肠埃希菌(urethrapathgenic UPE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