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7年公共卫生执业医师《医学微生物学》考点解析:第八章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1-10

  第八章 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

  一、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

  1. 细菌学诊断

  标本的采集与送检

  标本采集与送检过程会直接影响到致病菌检出的成败.

  (1)应注意无菌操作, 避免正常菌群的污染。

  (2)不同病程,采取不同标本。

  (3)采集标本应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

  (4)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部位的材料。

  (5)标本必须新鲜,采集后尽快送检。

  在采集、运送和处理标本时应考虑生物安全。

  致病菌的检验程序

  (1)显微镜检查:包括不染色标本和染色标本的检查。观察细菌的有无、染色性、形态、排列和动力。

  (2)分离培养:原则上所有标本均应作分离培养,以获得纯培养物后进一步鉴定。

  (3)生化试验:细菌的代谢活动依靠酶的催化作用,不同致病菌具有不同的酶系统,故其代谢产物不尽相同,籍此可用生化的方法对致病菌进行鉴别。

  (4)血清学试验:包括直接检测病原体和间接检测特异性抗原。采用含有已知特异抗体的免疫血清(标准诊断血清)与分离培养出的未知纯种细菌进行血清学试验,可以确定致病菌的种或型。常用方法是玻片凝集试验。

  (5)药物敏感试验:对指导临床选择用药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单片纸碟法和试管稀释法常用。纸碟法根据抑菌圈有无及大小来判定试验菌对该抗菌药物耐药或敏感。试管法是以抗菌药物的最高稀释度在16~24h内仍能抑制105~107个细菌生长的测定管为终点,该管含药浓度即最小抑菌浓度(MIC),为试验菌株的敏感度。适用于大多数细菌,包括生长缓慢的细菌。

  2. 血清学诊断

  用已知的细菌或其特异性抗原检测患者体液中有无相应特异性抗体和其效价的动态变化。一般采取病人的血清进行试验,故这类方法通常称为血清学诊断。

  血清学诊断试验最好取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当后者的抗体效价比前者升高≥4倍时方有诊断意义。

  常用于细菌性感染的血清学诊断种类有凝集试验、沉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中和试验等。

  3.现代细菌学检测技术

  酶免疫测定、荧光免疫测定、放射免疫测定

  统称为免疫标记测定技术,即用酶、荧光素或放射性核素来标记已知抗体或抗原,用来测定未知的抗原或抗体。这些技术保持了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但由于标记物的放大作用却显著地增加了测定的敏感性。在酶免疫测定中,以ELISA技术应用最为广泛,其操作方便,试剂稳定,无须特殊昂贵设备、无放射性污染,且可自动化检测大量标本。

  分子生物学技术

  主要包括核酸杂交技术和PCR技术。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