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8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口腔解剖学试题:第三单元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1-2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在后牙(牙合)运循环中非工作侧髁突虽向工作侧移动,但仍为翼外肌、颞肌、舌骨上下肌群所稳定,作为支点,工作侧的升颌肌群以咬肌与翼内肌收缩为力点,研磨食物处为重点,构成第Ⅱ类杠杆。

  22、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切割运动中生物力学杠杆作用:在切割运动中,以前牙切咬的食物为重点,颞下颌关节为支点,升颌肌群以咬肌和颞肌为主要动力点,形成第Ⅲ类杠杆,阻力臂长于动力臂,机械效能较低,但前牙所承受的咀嚼力较小,有利于维护狭小的单根前牙和其牙周组织的健康。

  23、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在切割运动中,以前牙切咬的食物为重点,颞下颌关节为支点,升颌肌群以咬肌、颞肌为主要动力电,形成第Ⅲ类杠杆,阻力臂常与动力臂,机械效能低,但前牙所承受的咀嚼力较小,有利于维护狭小的单根前牙和其他牙周组织的健康。

  2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唾液的体液的调节作用:当出汗、腹泻时,体内水分减少,血浆渗透压升高,此时唾液的分泌量则减少,以调节体液量。唾液的分泌还与季节变化有关,夏季较少,冬季较多。

  2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消化作用:唾液内的淀粉酶,能分解食物中的淀粉成麦芽糖。这不仅在口腔内进行,当由唾液混合的食团进入胃后,在未接触胃酸前,唾液淀粉酶似可继续作用约30分钟,直至胃内物变为pH约为4.5的酸性反应为止。pH=6时,唾液淀粉酶最宜发挥作用。

  稀释和缓冲作用:若刺激性很强的物质进入口内,唾液分泌立即增多,以稀释其浓度。过冷过热的温度等刺激也可借以缓冲,以保护口腔组织。唾液维持口腔pH值是由于唾液的缓冲作用。

  2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唾液具有消化作用、咀嚼的辅助作用、溶媒作用、润滑作用、保护作用、缓冲和稀释作用、清洁作用、杀菌抗菌作用、黏附和固位作用、缩短凝血时间作用、排泄作用、体液的调节作用、内分泌等作用,吸收不是唾液的功能。

  2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口腔黏膜的痛觉分布不均匀,与第二磨牙相对的颊黏膜区有触觉感受点而无痛觉感受点,自颊侧黏膜中央至口角的一段带状区痛觉较迟钝,称为无痛区,而牙龈、硬腭、舌尖、口唇等处有明显的痛点分布,其中牙龈缘处痛觉最为敏锐。口腔黏膜自前牙区向磨牙区的痛点依次减少。

  28、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口腔黏膜的痛觉分布不均匀,与第二磨牙相对的颊黏膜区有触觉感受点而无痛觉感受点,自颊侧黏膜中央至口角的一段带状区痛觉较迟钝,称为无痛区。

  29、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口腔各部对痛觉的敏感度:牙髓及牙周膜的痛觉感受器密度从高到低依次的部位为前牙、前磨牙、磨牙。

  30、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口腔各部对痛觉的敏感度:对疼痛的敏感程度与痛觉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分布的,密度呈正相关,游离神经末梢分布较密集者,对疼痛敏感的程度较高,如牙髓;游离神经末梢分布较少者,对疼痛敏感的程度较低。

  31、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口腔感觉主要包括有痛觉、温度觉(冷觉、热觉)、触压觉、本体感觉和味觉。口腔一般感觉的敏感性依次为:痛觉>压觉>冷觉>温觉。

  3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食物温度,味觉的敏感性在食物20~30℃时最强;精神心理因素,如精神异常、情绪变化、心理紧张,均可影响味觉;年龄增长(如50岁左右),味蕾萎缩而变性,数量减少,导致味觉灵敏度下降,常见的表现为老年人嗜偏咸食物。全身健康因素:①全身性疾患;②胃肠道疾病;③内分泌和内环境的变化,如更年期或妊娠期;④遗传性因素,如遗传性味盲,可致味觉障碍,有的仅致某一种基本味觉障碍。

  33、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味觉感受器一般有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觉。

  34、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口腔黏膜表面对触压觉的敏感度与该处触压点分布的密度成正比。口腔黏膜各部对触压觉的敏感度不同:最敏感者为舌尖、唇及硬腭前部,较迟钝者为颊、舌背和牙龈。龈乳头、腭皱襞处触点的分布多于痛点的分布。年龄愈大,黏膜角化愈高,口腔黏膜对触压觉的敏感度越低。

  3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口腔黏膜表面对触压觉的敏感度与该处触压点分布的密度成正比。口腔黏膜各部对触压觉的敏感度不同:最敏感者为舌尖、唇及硬腭前部,较迟钝者为颊、舌背和牙龈。龈乳头、腭皱襞处触点的分布多于痛点的分布。年龄愈大,黏膜角化愈高,口腔黏膜对触压觉的敏感度越低。

  36、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牙合)力是指上下牙咬合时,牙周组织所承受之力。这种牙齿所承受的实际咀嚼力量,临床上称为咀嚼压力,亦称(牙合)力。

  37、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牙合)力大小顺序为: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前磨牙>尖牙>中切牙>侧切牙,其中第一、第二磨牙差别有时不明显。上述(牙合)力次序不受性别、年龄的影响。

  38、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牙合)力大小顺序为:第一磨牙>第二磨牙>第三磨牙>第二前磨牙>第一前磨牙>尖牙>中切牙>侧切牙,其中第一、第二磨牙差别有时不明显。上述(牙合)力次序不受性别、年龄的影响。

  39、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影响(牙合)力因素

  ①性别:一般男性(牙合)力较女性大。

  ②年龄:最大(牙合)力随年龄增加直到青春期。

  ③咀嚼习惯:对(牙合)力有很大影响。咀嚼侧较非咀嚼侧的(牙合)力较大。吃韧性食物时,咀嚼明显发生在第一磨牙和第二前磨牙区。

  ④(牙合)力线的方向:牙齿承受轴向(牙合)力较侧向(牙合)力为大。

  ⑤张口的距离:颌间距离过大过小,皆可影响(牙合)力,使之下降。

  ⑥其他:(牙合)力的大小与面部骨骼有关。

  4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最大(牙合)力:为牙周组织所能耐受的最大力。

  影响(牙合)力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咀嚼习惯、(牙合)力线的方向、张口距离以及口颌系统的状态等(牙合)力为生物力,各种(牙合)力测量仪虽能测得一定(牙合)力,但与实际(牙合)力尚有差距,且不同类型的(牙合)力仪,其测量值也有差异。

  牙周的纤维在垂直方向上的承受力最好,水平力很容易对其造成伤害。

  4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磨损:—般指牙齿表面与外物机械性摩擦而产生的牙体组织损耗。如刷牙引起的前后牙唇、颊面的非生理性损耗;嗑瓜子造成的上下中切牙切缘的楔形缺损。

  42、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磨损:—般指牙齿表面与外物机械性摩擦而产生的牙体组织损耗。如刷牙引起的前后牙唇、颊面的非生理性损耗;嗑瓜子造成的上下中切牙切缘的楔形缺损。

  4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磨耗是指在咀嚼过程中,由于牙面与牙面之间,或牙面与食物之间的摩擦,使牙齿硬组织缓慢地、渐进性消耗的生理现象。磨损一般指牙齿表面与外物机械性摩擦而产生的牙体组织损耗。如嗑瓜子造成的上下中切牙切缘的楔形缺损。

  44、

  【正确答案】 A

  【答案解析】

  牙齿的磨耗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明显,多发生在牙齿的(牙合)面、切嵴及邻面。

  45、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磨损指牙齿表面与外物机械摩擦而产生的牙体组织损耗,如刷牙引起牙冠唇、颊面或颈部等处的非生理性损耗。

  均匀适宜的磨损对牙周组织的健康有重要意义。例如:由于牙尖被磨损,减少了咀嚼时来自侧方的压力,使牙尖的形态和牙周组织的功能相互适应。此外牙冠的磨损可以减少临床牙冠的长度,保持冠根长度的协调,从而不至于由于杠杆作用而使牙周组织负担过重。

  46、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磨损一般指牙齿表面与外物机械性摩擦而产生的牙体组织损耗。

  磨耗是指在咀嚼过程中,由于牙面与牙面之间,或牙面与食物之间的摩擦,使牙齿硬组织缓慢地、渐进性消耗的生理现象。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