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

导航

2018年口腔执业医师考试口腔解剖学试题:第三单元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8-01-23

  答案部分

  一、A1

  1、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开闭口运动正常的标志:双侧髁突运动均匀一致;关节内无响声,无弹跳现象;颌面部无痛,下颌颏部运动不偏斜,无前伸动作;开口度为40mm以上。

  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下颌运动的形式下颌运动是一个三维运动,通常将该运动简化为开闭口运动、前伸后退运动和侧方运动三种基本形式来分析和描述。

  3、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闭口运动的力:颞肌、咬肌及翼内肌的收缩,牵引下颌向前上方运动,使下颌回到牙尖交错位,翼外肌上头在髁突回位、关节盘向前旋转中起稳定关节盘的作用。

  4、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开闭口运动:①RCP起始的开口运动;②ICP或MPP起始的开口运动;③开口运动的力;④闭口运动;⑤闭口运动的力;⑥开闭口运动正常的标志。

  5、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ICP 牙尖交错位即正中颌位。MPP 下颌姿势位也叫息止颌位。垂直距离为天然牙列呈正中(牙合)时,鼻底至颏底的距离,也就是面部下1/3的距离。其两者颌位都属于垂直关系。正中关系 是指下颌不偏左、不偏右,适居正中,髁突处于关节窝的后位,在适当的垂直距离时,下颌骨对上颌骨的位置关系。下颌姿势位曾称为息止颌位。当口腔在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的时候,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颌牙弓自然分开,从后向前保持着一个楔形间隙,称之为息止(牙合)间隙,一般为1~3mm(下颌姿势位的垂直距离与(牙合)垂直距离之差)。

  6、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下颌下腺静止时分泌量最大,占60%~65%;腮腺占22%~30%,但对于进食等刺激的反应大于下颌下腺:舌下腺占2%~4%;小唾液腺约占7%~8%。

  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影响唾液分泌的因素很多,如情绪、气候、年龄、食物、药物、健康状况等。精神紧张、心理恐惧,会抑制唾液的分泌;季节寒冷,分泌量较多;气候炎热,由于出汗,唾液分泌量较少。美味食物、酸类食物能引起唾液分泌量增多;无味食物难以引起唾液分泌。药物如毛果芸香碱可促进唾液分泌;而阿托品则抑制唾液分泌。

  8、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在无任何刺激的情况下,唾液的基础分泌为每分钟0.5ml。

  9、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正常成人每天的唾液分泌量为1000~1500ml,其中的绝大多数来自三对大唾液腺。

  10、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SlgA指的是分泌型lgA,是黏膜免疫系统的主要效应分子。

  11、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唾液中水分约占99.4%,固体物质约占0.6%(其中有机物约占0.4%,无机物约占0.2%)。唾液中的有机物主要为粘蛋白,还有球蛋白、氨基酸、尿酸和唾液淀粉酶、麦芽糖酶、溶菌酶等。唾液中的无机物主要有钠、钾、钙、氯化物、碳酸氢盐和无机磷酸盐等,其次为镁、硫酸盐、氰酸盐、碘化物和氟化物等。唾液中的粘液主要是粘蛋白,因而具有粘稠性质。唾液中还可混有脱落的上皮细胞、细菌、白细胞和龈沟液。

  12、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影响咀嚼效率的因素

  ①缺牙的位置:前牙缺失对咀嚼效率的影响小于后牙缺失。当不对称分布时,(牙合)单位数小于6时,则出现咀嚼效率低。

  ②牙的功能性接触面积:在咀嚼系统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上下颌牙齿的功能性接触面积可以代表牙齿分裂或咀嚼食物的潜在能力,接触面积越大,咀嚼效率越高。

  ③牙周组织:任何疾病或原因使牙周组织受损,导致牙周组织耐受力下降,从而使咀嚼效率降低。

  ④颞下颌关节疾病:由于影响咀嚼运动,导致咀嚼功能不能充分发挥,使咀嚼效率降低。

  ⑤口腔内软组织缺损、炎症、外伤后遗症可影响咀嚼效率。

  ⑥全身的健康状态:全身性疾病或老年体弱者,可引起肌肉的退行性改变,从而影响咀嚼效率。

  ⑦其他因素: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和不良咀嚼习惯等,也可影响咀嚼效率。

  13、

  【正确答案】 B

  【答案解析】

  机体在一定时间内,对定量食物咀嚼磨细的程度,称为咀嚼效率。

  14、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影响咀嚼效率的因素

  ①缺牙的位置:前牙缺失对咀嚼效率的影响小于后牙缺失。当不对称分布时,(牙合)单位数小于6时,则出现咀嚼效率低。

  ②牙的功能性接触面积:在咀嚼系统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上下颌牙齿的功能性接触面积可以代表牙齿分裂或咀嚼食物的潜在能力,接触面积越大,咀嚼效率越高。

  ③牙周组织:任何疾病或原因使牙周组织受损,导致牙周组织耐受力下降,从而使咀嚼效率降低。

  ④颞下颌关节疾病:由于影响咀嚼运动,导致咀嚼功能不能充分发挥,使咀嚼效率降低。

  ⑤口腔内软组织缺损、炎症、外伤后遗症可影响咀嚼效率。

  ⑥全身的健康状态:全身性疾病或老年体弱者,可引起肌肉的退行性改变,从而影响咀嚼效率。

  ⑦其他因素: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和不良咀嚼习惯等,也可影响咀嚼效率。

  15、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咀嚼肌力:是指参与咀嚼的肌肉所能发挥的最大力量,也称咀嚼力。力量的大小,视参与咀嚼的肌纤维的多少而定。一般以肌肉在生理状态下的横断面积的大小来衡量。就下颌提肌而论,成年人颞肌的横断面积约8cm2,咬肌的横断面约7.5cm2,翼内肌的横断面约4cm2,共19.5cm2。按照生理学测定法,每cm2具有10kg的力量,则三肌的合力应为195kg。根据肌纤维附着部位与其方向的不同,它们所产生的垂直向力为:颞肌80kg,咬肌70kg,翼内肌30kg,三肌的合力为180kg。

  16、

  【正确答案】 D

  【答案解析】

  影响咀嚼效率的因素

  ①缺牙的位置:前牙缺失对咀嚼效率的影响小于后牙缺失。当不对称分布时,(牙合)单位数小于6时,则出现咀嚼效率低。

  ②牙的功能性接触面积:在咀嚼系统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上下颌牙齿的功能性接触面积可以代表牙齿分裂或咀嚼食物的潜在能力,接触面积越大,咀嚼效率越高。

  ③牙周组织:任何疾病或原因使牙周组织受损,导致牙周组织耐受力下降,从而使咀嚼效率降低。

  ④颞下颌关节疾病:由于影响咀嚼运动,导致咀嚼功能不能充分发挥,使咀嚼效率降低。

  ⑤口腔内软组织缺损、炎症、外伤后遗症可影响咀嚼效率。

  ⑥全身的健康状态:全身性疾病或老年体弱者,可引起肌肉的退行性改变,从而影响咀嚼效率。

  ⑦其他因素: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和不良咀嚼习惯等,也可影响咀嚼效率。

  17、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影响咀嚼效率的因素

  ①缺牙的位置:前牙缺失对咀嚼效率的影响小于后牙缺失。当不对称分布时,(牙合)单位数小于6时,则出现咀嚼效率低。

  ②牙的功能性接触面积:在咀嚼系统功能正常的情况下,上下颌牙齿的功能性接触面积可以代表牙齿分裂或咀嚼食物的潜在能力,接触面积越大,咀嚼效率越高。

  ③牙周组织:任何疾病或原因使牙周组织受损,导致牙周组织耐受力下降,从而使咀嚼效率降低。

  ④颞下颌关节疾病:由于影响咀嚼运动,导致咀嚼功能不能充分发挥,使咀嚼效率降低。

  ⑤口腔内软组织缺损、炎症、外伤后遗症可影响咀嚼效率。

  ⑥全身的健康状态:全身性疾病或老年体弱者,可引起肌肉的退行性改变,从而影响咀嚼效率。

  ⑦其他因素:过度疲劳、精神紧张和不良咀嚼习惯等,也可影响咀嚼效率。

  18、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后牙(牙合)运循环中生物力学杠杆作用:在后牙(牙合)运循环中非工作侧髁突虽向工作侧移动,但仍为翼外肌、颞肌、舌骨上下肌群所稳定,作为支点,工作侧的升颌肌群以咬肌与翼内肌收缩为力点,研磨食物处为重点,构成第Ⅱ类杠杆。在此运动中,工作侧咬肌、颞肌、翼内肌皆用较大力量参与,而翼外肌则起着平衡作用,制止髁突使其不致向后上猛力冲撞,以免关节受损。

  19、

  【正确答案】 E

  【答案解析】

  切割运动中生物力学杠杆作用:在切割运动中,以前牙切咬的食物为重点,颞下颌关节为支点,升颌肌群以咬肌和颞肌为主要动力点,形成第Ⅲ类杠杆,阻力臂长于动力臂,机械效能较低,但前牙所承受的咀嚼力较小,有利于维护狭小的单根前牙和其牙周组织的健康。

  20、

  【正确答案】 C

  【答案解析】

  尖牙位居牙弓前部,在咀嚼时构成第Ⅲ类杠杆,能抵御较大的咀嚼力。

  21、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