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公卫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免疫学》章节解析:第十二章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6-10-31
中第十二章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处理和提呈
【目的要求】
1.APC:即抗原提呈细胞,是指能够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获得的抗原肽提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B细胞等。
2.胞吞作用:细胞膜接触大分子或颗粒状物质后,将其包围形成小泡并吞人细胞的转运过程,又称内化。胞吞作用包括吞噬作用、胞饮作用及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等三种方式。
3.MHC II类器室:是抗原提呈细胞内的一种富含MHC II类分子的多层膜结构,具有某些溶酶体特性,是抗原肽与MHC II类分子结合的主要部位。
4.蛋白酶体:通常以20S和26S两种形式普遍存在于各种生物体细胞内,在内源性抗原的降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主要负责将溶酶体外的蛋白降解为多肽。
5.TAP:即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是由TAPl和TAP2组成的一种异二聚体。TAPl和TAP2各跨越内质网膜6次,共同形成一个“孔”样结构,依赖ATP对多肽进行主动转运。
6.DC:即树突状细胞,细胞呈树突状,膜表面高表达MHC II类分子,能移行至淋巴器官刺激并初始T细胞活化增殖,有相对特异性表面标志的一类细胞,是体内功能最强的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
【重点内容】
1.专职性抗原提呈细胞有几种?并简述各自摄取加工和提呈抗原的主要特点。
有三种: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
(1)巨噬细胞:主要是刺激记忆性和活化的T细胞的增殖。是体内吞噬功能最强的细胞,能以吞噬、胞饮、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等方式摄取抗原;抗原进入细胞后,经历包被小体、早期内体,晚期内体、内体溶酶体等加工处理过程,降解为小分子抗原肽;在细菌和细胞因子等刺激下,巨噬细胞活化后可表达MHCII类分子和辅助刺激分子,能有效提呈抗原使记忆和活化的T细胞增殖。
(2)树突状细胞:是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主要刺激初始T细胞的增殖。抗原经吞饮、吞噬和受体介导的内吞作用被DC摄取后,在MHCII类器室或早期内吞体内降解为小分子抗原肽,进而与 来自内质网的MHCII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II类分子复合物。未成熟DC摄取处理抗原能力强,而激活初始T细胞的能力弱;成熟DC摄取处理抗原能力弱,但可高表达抗原肽-MHC分子复合物、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CD40)和细胞间粘附分子,能显著刺激初始T细胞增殖、也能诱导记忆和效应T细胞活化。
(3)B细胞:主要是刺激记忆性和活化的T细胞的增殖。可通过胞饮作用和抗原特异性识别受体(BCR)直接摄取抗原,后者是B细胞特有的抗原摄取方式,它能够使抗原浓集于B细胞膜表面,因此在抗原浓度非常低的情况下也能有效提呈抗原。活化B细胞可高水平表达抗原肽-MHC II分子复合物和协同刺激分子, 能有效刺激记忆性和活化的T细胞的增殖。
3、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过程:
内源性抗原主要指细胞内产生的非己蛋白质抗原,如细胞病毒感染后出现的病毒蛋白,基因突变后产生的肿瘤抗原。上述抗原产生于胞浆中,它们经蛋白酶体作用后,可迅速酶解成小分子肽段(抗原肽);这些小分子肽段在胞浆内热休克蛋白介导下,被内质网膜上的抗原加工相关转运体(TAP)转运到内质网腔,在内质网腔内抗原肽与MHCI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I类分子复合物;后者经高尔基体转运至细胞表面,供CD8+T细胞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