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执业药师> 执业中药师> 考试辅导> 中药学综合知识与技能> 文章内容
2017年执业药师《中药学综合知识》精讲讲义:第二章中医诊断学基础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3-20
中
语声 |
语声强弱:
|
语声高亢洪亮,多言而躁动的,属实证、热证, 语声低微无力,少言而沉静的,属虚证、寒证。 |
语言错乱:“言为心声”,语言错乱多属于心的病变 |
谵语:神识昏糊,胡言乱语,声高有力的--热扰心神,实证。 郑声:神志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声音低弱--心气大伤,精神散乱的虚证。 狂言:言语粗鲁,狂妄叫骂,失却理智控制--狂证--痰火扰心。 独语:喃喃自语,讲话无对象,见人便停止--癫证--心气虚。语謇:语言謇涩---风痰上扰。 | |
呼吸异常 |
气微与气粗 |
呼吸微弱,多是肺肾之气不足,属于内伤虚损; 呼吸有力,声高气粗,多是热邪内盛,气道不利,属于实热证。 |
哮与喘 |
呼吸困难,短促急迫,甚则鼻翼扇动,或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的称为喘。 喘气时喉中有哮鸣声的称为哮 | |
少气与叹息 |
呼吸微弱,气少不足以息的,称为“少气”,多因气虚所致。胸中郁闷不舒,发出长叹的声音,称为“叹息”(古称太息),多因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所致。 | |
咳嗽 |
|
咳声重浊,多属实证,咳声低微气怯,多属虚证。 呈阵发性,咳而气急,连声不绝,终止时作鹭鸶叫声的,称为顿咳(百日咳)。 咳声如犬吠,多为白喉。干咳无痰,或只有少量稠痰,多属燥邪犯肺或阴虚肺燥。 咳嗽有痰,则应分清痰色、痰量、痰质的变化,以辨别病证的性质 |
呃逆 |
俗称“打呃” |
高亢而短 ,呃声有力者---实热证 呃声低沉而长,气弱无力---虚寒证 |
嗳气 |
又称噫气 俗名打嗝 |
嗳出酸腐气味,多为宿食停积,或消化不良, 无酸腐气味的,则为肝胃不和或胃虚气逆所致 |
三、问诊
寒热 |
恶寒发热 |
多见外感表证 |
但寒不热 |
多见寒证,以虚寒证居多 | |
但热不寒 |
壮热:里实热证。长期低热:“小儿疰夏”,气虚发热 潮热:发热如潮有定时,按时而发或按时而热更甚的(一般多在下午),即为潮热。阴虚潮热、湿温潮热、阳明潮热 | |
寒热往来 |
半表半里证 | |
汗 |
表证辨汗 |
无汗出者,表寒实证。有汗出者,外感风邪的表虚证(太阳中风证) 外感风热的表热证。卫阳虚弱复感外邪。 |
自汗 |
经常汗出不止,活动后加重的是自汗,多因气虚卫阳不固所致 | |
盗汗 |
入睡则汗出,醒后则汗止,谓之盗汗,多因阴虚而致 | |
绝汗 |
病情危重之时,大汗不止,称为绝汗,常见于亡阴,亡阳 | |
战汗 |
当病势沉重时,患者先全身战栗抖动,继而汗出者。 若汗出热退、脉静身凉,是邪去正安的好转现象; 若汗出后仍烦躁不安、脉来疾急,则为邪盛正衰的危候 | |
疼痛性质
|
胀痛 |
是气滞 |
重痛 |
因湿邪困遏气血所致; | |
刺痛 |
瘀血疼痛 | |
绞痛 |
有形实邪闭阻气机而成; | |
灼痛 |
多由于火邪窜络,或阴虚阳热亢盛 | |
冷痛 |
因寒邪阻络或阳气不足,脏腑、经络不得温养而成 | |
隐痛 |
因气血不足,阴寒内生,气血运行滞涩而成 | |
掣痛 |
由筋脉失养或阻滞不通所致 |
1.口渴与饮水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
口渴多饮,常见于热证,大渴喜冷饮,为热盛伤津;渴喜热饮,饮量不多或口渴欲饮,水入即吐,小便不利,多为痰饮内停,水津不能上承之证;口渴而不多饮,常见于急性热病,多属热人营血;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可见于瘀血;大渴引饮,小便量多,是为消渴。
2.食欲与食量异常变化的临床意义
厌恶食物或恶闻食臭,即为厌食,又称“恶食”,多见于伤食。妇女怀孕,亦可有厌食的反应,多因妊娠后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厌油腻厚味,多见于肝胆脾胃湿热的病证。
食欲过于旺盛,食后不久即感饥饿者,为消谷善饥,往往身体反见消瘦,这是胃火炽盛,腐熟太过所致,如《灵枢·师传》所说:“胃中热则消谷,令人悬心善饥”。
有饥饿感,但不想吃,或进食不多者,称为饥不欲食。多因胃阴不足,虚火上扰所致。易饥多食,但大便溏泻,倦怠乏力,属胃强脾弱。
有嗜食生米、泥土等异物,尤多见于小儿,往往是虫积的征象。妇女妊娠偏嗜某种食物,一般不属病态。
疾病过程中,食量渐增,表示胃气渐复,食量渐减,常是脾胃功能衰退的表现。若久病之人,本不能食,但突然反而暴食,这是中焦脾胃之气将绝的征象,称为“除中”,也是“回光返照”的一种表现。
3.口味异常的临床意义
主要是询问患者口中的异常味觉与气味。口苦,多见于热证,特别是常见于肝胆实热的病变;口甜而腻,多属脾胃湿热;口中泛酸,多为肝胃蕴热;口中酸馊,多为食积内停;口淡乏味,常见于脾虚不运。
四 切诊
1.寸口脉分候脏腑
现临床常用的划分的方法是:右寸候肺,右关候脾胃,右尺候肾(命门),左寸候心,左关候肝,左尺候肾。
2. 常见病脉的脉象和主病
脉象 |
主病 |
浮脉 |
浮脉主表。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
沉脉 |
病邪在里。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
迟脉 |
主寒证。有力为冷积,无力为阳 |
数脉 |
主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
虚脉 |
气血两虚,尤多见于气虚。 |
实脉 |
主实证。邪气实而正气不虚,邪正相搏,气血壅盛之证。 |
滑脉 |
痰饮、食滞、实热等。平人脉滑而冲和,是营卫充实之象。 |
涩脉 |
气滞、血瘀、精伤、血少。 |
细脉 |
气血两虚,诸虚劳损,又主湿病。 |
洪脉 |
邪热亢盛。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久泄等病证而见洪脉,则多属邪盛正衰的危证 |
弦脉 |
肝胆病、痛证、痰饮 |
代脉 |
主脏气衰微 |
第三节 辩证
脏腑辨证
(一)心病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心病主要证候有心气虚与心阳虚、心血虚与心阴虚、心血瘀阻与心火亢盛证。
(二)肺病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肺病主要证候有肺气虚与肺阴虚、风寒犯肺与风热犯肺、燥热犯肺与痰浊阻肺证。
(三)脾病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脾病的主要证候有脾气虚与脾阳虚、寒湿困脾与脾胃湿热证。
(四)肝病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肝病主要证候有肝气郁结、肝火上炎、肝阳上亢、肝风内动、肝阴虚、肝血虚、肝胆湿热、寒滞肝脉证。
(五)肾病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肾病的主要证候有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不足、肾气不固、肾不纳气。
(六)六腑病变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六腑病变的主要证候有胃寒、胃热(火)、食滞胃脘、胃阴虚、大肠湿热、大肠津亏、膀胱湿热证。
(七)脏腑兼病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脏腑兼病主要的证候有心肺两虚、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肺脾两虚、肝火犯肺、肺肾阴虚、肝脾不调、肝胃不和、脾肾阳虚与肝肾阴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