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内科主治医师总论练习题
来源 :中华考试网 2017-07-24
中答案:
一、 单选题
EBEED EECCA BACCB CAEDD DDBCB CEBBC CCBBC CBCDE ECCAC DCEAA CDDA
二、判断题
1、×2、√3、×4、√5、√6、×7、√8、×9、×10、√11、×
三、填空题
1、易感者
2、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3、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4、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5、病原体,微生物,寄生虫
6、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特征、有感染后免疫
7、患者在恢复期时,体温未稳定下降至正常,又再发热
8、间歇热
四、名词解释
1、人体感染病原体后,在一定时间内对同种病原体不再易感称为感染后免疫。
2、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通过一定方式,到达一个易感者的途径,称为传播途径,如空气、水、食物、苍蝇、手、吸血节肢动物、血液、土壤等。
3、传染源:
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4、潜伏性感染: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病原体长期潜伏成为携带者。等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
5、潜伏期: 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为止的时期。相当于病原体在体内繁殖、转移、定位、引起组织损伤和功能改变导致临床症状出现之前的整个过程。
6、某些自然生态环境为传染病在野生动物之间传播创造了良好条件,人类进入这些地区时亦科感染,称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或人兽共患病,如流行性出血热、鼠疫等,这种病所在的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
7、感染后免疫:
人体感染病原体后,无论是显性感染或隐性感染,都能产生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
8、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在临床上不出现任何症状和体征,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9、隐性感染: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但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
10、某些自然生态环境为传染病在野生动物之间传播创造了良好条件,人类进入这些地区时亦科感染,称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或人兽共患病,如流行性出血热、鼠疫等,这种病所在的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
11、复发:
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而使初发症状再度出现时,称为复发。
12、稽留热: 体温39℃以上,24小时体温相差不超过1℃,见于伤寒、斑疹伤寒等。
13、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称为感染,亦称为传染。
14、是指某些传染病散在发生,其发病率是某地近年来的一般水平。
15、是指某些传染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某地近年来的一般水平。
五、论述题
1、答案要点: 传染病的预防主要针对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来采取措施,即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①管理传染源:严格执行传染病报告制度(参考最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对有传染性的患者进行隔离和治疗、对接触者进行检疫或预防、对病原携带者进行治疗或隔离或教育、对感染动物进行处理;(5分)
②切断传播途径:切断起主导作用的传播途径,如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改善环境卫生,消灭传播媒介,采取消毒措施等;(5分)
③保护易感人群:增强体质以提高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主动或被动特异性免疫力。(5分)
2、答案要点: ①病原体被清除(3分)
②隐性感染: 3分)
③显性感染:(3分)
④病原携带状态:(3分)
⑤潜伏性感染:(3分)
3、答案要点:
①有病原体:一种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的病原体引起的,虽然目前还有一些传染病的病原体未被确定;②有传染性:传染病能通过某种途径传染给他人,这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③有流行病学特征:在质的方面有外来性和地方性之分;在量的方面有散发、流行、大流行、爆发流行;可有季节性、地区性、不同人群(年龄、性别、职业等)的分布特征;④有感染后免疫:病后都能产生针对病原体的特异性免疫。
六、问答题
1、如何控制传染病的流行?
答案要点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必须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体环节,缺一不可,若切断任何一个环节,流行即告终止。(1分)
1、管理传染源(1分)
2、切断传播途径(1分)
3、保护易感人群(1分)
2、答案要点: ①流行病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地、曾去地、过去史、疫苗接种史、发病季节、当地疫情等;②临床表现:包括病人的症状与体征,发生的时间、强度,有无特殊体征等;③实验室检查:包括一般检查与病原特异性检查,病原体、抗原、抗体、核酸检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