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10
来源 :考试网 2018-08-06
中21.以实现评价的综合功能为目的的评价是()
A.综合性评价
B.发展性评价
C.外部评价
D.内部评价
答案: B
解析: 一般把以实现评价的综合功能为目的的评价称为“发展性评价”,并把评价的综合功能称为“发展功能”。
辨析题(每题8分)
22.
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
答案: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学校是专门培养人的机构,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都得到发展,就需要通过教学、课外校外活动、生产劳动等途径来实现。教学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所占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广,对学生的发展影响最全面深刻,对学校教育质量的影响也最大。所以,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
23.
教育制度就是学校教育制度。
答案: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各项规定的总称。广义的教育制度包括生活惯例习俗、教育教学制度、学校管理制度、学校教育制度、教育行政体制、教育政策法规、教育价值理念七个方面。狭义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24.
个体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答案: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个体心理发展的定向性与顺序性表现在: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逾越的。
25.
注意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
答案: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它与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难以分开,是一切心理活动的共同特征。注意不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注意本身并没有自己特殊的内容,它表现在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当中,成为这些过程的一种共同的特性,与这些过程是分不开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注意都不能离开心理过程而单独起作用。
简答题(每题10分)
26.
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答案:
(1)促进课程的适应性和管理的民主化,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2)重建课程结构和倡导和谐发展的教育;(3)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注重学生经验。
27.
影响课堂气氛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1)教师因素。①教师的领导方式;②教师的移情;③教师的期望;④教师的情绪状态;⑤教师的教学能力。(2)学生因素。(3)课堂内物环境因素。
28.
怎样有效地组织和培养优秀班集体?
答案:
(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29.
简述中学生情绪的两极性的具体表现。
答案:
(1)复杂与简单并存;(2)强与弱共存;(3)波动和稳定共存;(4)微妙的隐蔽性;(5)意志的两极性;(6)人际关系的两极性;(7)容易移情。
材料分析题(每题18分)
30.
在一次历史课上,一位有30年教龄的老师在讲课,听课老师入迷了,当问他准备了多长时间时,他说:“我准备了一辈子,但这节课的准备只用了15分钟。”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备课的认识。
答案:
(1)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对教师而言,备好课可以加强教学的计划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备好了课,教师便对教材、学生以及教学方法了解透彻,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更好且有效地将教学内容系统、有条理地呈现给学生,也能很好地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教师应树立终身备课的思想,把备课看成是一个长期积累、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反思应成为教师备课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和内容,基于自我反思的备课过程显得尤为重要。材料中,老师的话体现了他对备自我的重视。
(2)教师备好课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具体有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也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此外还包括备教学行为、备自我、备检测等。还要写好三种计划,即学年(或学期)教学计划、课题(或单元)计划、课时计划(教案)。
31.
1968年,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实验。他从小学每个年级中抽出部分学生,进行所谓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学生名单交给任课教师。实际上,罗森塔尔并未做任何真正实际的测验,只是随意抽取部分学生的名字,在这些学生中,有的是教师意料到的,有的却不然。过了一学期后重测,发现那些随意抽出的学生各方面都获得了较大的进步,成绩明显提高了。
这一事例说明了什么问题?你在教育、教学中将受到哪些启发?
答案:
(1)材料所描述的是罗森塔尔效应。教师期望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即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传送给学生,会使学生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教师期望效应的发生,既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因素,也取决于学生的人格特征、原有认知水平、归因风格和自我意识等心理因素。
(2)在日常教育中,经常可以发现,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期待,教师会将自己暗含期待的感情微妙地传递给学生,使这些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诱发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一段时间后,这些学生常常像老师所期待的那样有所进步。相反,如果教师厌恶某些学生,对学生期待较低,一段时间后,学生也会感受到教师的“偏心”,也常常像老师所期待的那样一天天变差。教师的这种期待产生了相互交流的反馈,出现了教师期待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