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测试试题及答案6
来源 :考试网 2018-08-03
中21.如果说一个儿童是天才儿童,那么他的智商至少应该是()
A.110
B.120
C.130
D.140
答案: D
解析: 推孟统计智商百分比认为,IQ超过140的人属于天才,IQ超过130为智力超常。
辨析题(每题8分)
22.
思维越灵活,相关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能多角度地分析问题,提出越多的合理假设。
答案: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能否有效提出假设,受到个体思维的灵活性与已有知识经验的影响,思维越灵活、知识经验越丰富,提出的假设就越多。
23.
活动课程理论是和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相对立的一种课程理论。
答案: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结构主义课程理论与活动课程理论存在本质的差别。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是在学科课程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强调学科结构的重要性,它主张课程要分科设置,每门学科的课程要根据科学的联系性、连贯性进行编制。活动课程理论是和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相对立的一种课程理论,它主张课程内容要适合儿童的需要和接受能力,要求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没有固定的课程标准和教材。
24.
社会本位论的主要观点是:(1)教育目的是根据个人发展的需要制定的,而不是根据社会的需要而制定的;(2)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
答案: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个人本位论盛行于18~19世纪上半叶,认为确立教育目的的根据是人的本性,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健全发展的人,发展人的本性,挖掘人的潜能,增进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而不是为某个社会集团或阶级服务。简言之,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的本性和本能的高度发展。
25.
杜威重视课程的组织要考虑儿童的心理顺序,因此他否认课程的组织要考虑教材的逻辑顺序。
答案: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杜威并不否认课程的组织要考虑教材的逻辑顺序,但他更重视课程的组织要考虑儿童的心理顺序。他主张课程的组织应从儿童的经验出发,将教材心理学化,在教学过程中将儿童的个体经验逐渐提升到教材的逻辑水平。
简答题(每题10分)
26.
简述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
答案:
(1)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①运用先入为主的策略,事先预防课堂问题行为;②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2)课堂问题行为的矫正:①控制策略;②矫正策略。
27.
心理辅导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案:
(1)面向全体学生;(2)预防与发展相结合;(3)尊重与理解学生;(4)发挥学生主体性;(5)个别对待学生;(6)促进学生整体性发展。
解析:
28.
简述义务教育的意义。
答案:
(1)义务教育既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又会不断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2)义务教育既体现着一个国家现代文明的水平,又会促进现代文明的提高;(3)义务教育既可以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又可以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29.
简述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
答案:
(1)遗传;(2)环境;(3)教育;(4)主观能动性。
材料分析题(每题18分)
30.
一初中女生把一个男生写给她的情书交给了班主任。为了严厉教育学生,班主任对这个男生进行了严厉的批评;为了“杀一儆百”,班主任在班会课上公开了情书,导致该男生最终退学。
请用德育规律和德育原则对该材料进行分析。
答案:
这一材料中的班主任违背了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的规律,违背了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1)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是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过程。
①学生思想品德的任何变化,都依赖于学生个体的心理活动。任何外界的教育和影响,都必须通过学生思想状态的变化。
②学生思想内部的矛盾斗争,实质上是对外界教育因素的分析、综合过程,斗争的过程也就是学生品德不断发展的过程。
③学生的自我教育过程,实际上也是他们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过程。材料中的班主任只是对写情书的男生严厉批评,没有重视培养他的自我教育能力,没有发挥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这违背了上述德育过程的规律。
(2)德育过程要坚持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①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②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适度的要求,并坚定不渝地贯彻到底。
材料中的班主任在班会上公开学生写的情书,是不尊重、不热爱学生的表现。在德育的过程中,只有把尊重与严格要求学生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31.
小明学习努力,遇到不会的数学题便问老师,老师想到一种新思路便讲解给小明,但小明仍不会。老师讲两遍后小明仍未听懂,老师就说:“那你把答案记住就行了”。请用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分析该老师的行为。
假如你是老师,你怎么做?
答案:
(1)材料中老师将想到的一种新的解题思路讲解给小明,在小明听了两遍之后还未听懂的情况下,老师就让小明把答案记住。老师的这种做法违反了学习策略训练原则中的以下内容:
①主体性原则,指学习策略教学中应该发挥和促进学生的主体作用。老师只是给小明讲解自己的新解题思路,而没有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②内化性原则,指学生能够不断实践各种学习策略,逐步将其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老师仅仅是讲解自己的新思路,而没有给小明练习时间,因此小明不能够将其讲解的学习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方法。
③特定性原则,即学习策略一定要适合于学习日标和学生的类型。老师要针对小明的年龄、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及学习动机类型,帮助他选择学习策略或改善对其学习不利的学习策略。
④生成性原则,指在学习过程中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的材料重新进行加工,产生某种新的东西。老师在讲解自己的思路之后没有让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重新加工,因而才会导致小明听了多次以后仍未听懂。
(2)如果我是教师,我会依据有意义学习的本质(即以符号为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的过程,是原有观念加以同化的过程)来进行教学和讲授,先教授小明解题的最一般的方法,在他掌握一般的方法之后再教授新颖的方法。这样有利于小明真正掌握和理解题目的内涵。同时,我会给小明充分的练习和思考时间,让他将新方法内化为自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