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

导航

2018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8

来源 :考试网 2018-07-27

  21.奥苏伯尔认为,()是学生在课堂中的最佳学习方式。

  A.有意义的发现学习

  B.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C.机械的接受学习

  D.机械的发现学习

  答案: B

  解析: 奥苏伯尔认为学校中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的发现学习,但他更强调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因为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可以在短时期内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系统知识。

  辨析题(每题8分)

  22.

  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强化分正强化和负强化,无论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其作用都是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答案: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斯金纳认为,强化是采用适当的强化物而使机体反应频率、强度和速度增加的过程。凡是能增强行为频率的刺激或事件叫作强化物。强化有正强化和负强化之分。正强化是通过呈现想要的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负强化是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

  23.

  课程评价的目标评价模式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

  答案: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课程评价的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病而提出来的。他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评价者不应受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影响,尽管这些目标在编制课程时可能是有用的,但不适宜作为评价的准则。

  解析:

  24.

  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途径是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答案: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通过教学实施教育是通过传授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实现的。各科教材中都包含有丰富的教育内容,只要充分发掘教材本身所固有的德育因素,把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起来,就能在传授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使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社会人文精神的熏陶,从而使学生形成良好品德。

  25.

  教育者就是教师。

  答案: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的人,统称为教育者。教育者不一定是教师,但教师一定是教育者。“教师”这个称谓特指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简答题(每题10分)

  26.

  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答案: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5)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6)及时进行个别指导;(7)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27.

  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六项具体目标。

  答案: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28.

  简述影响人格发展的因素。

  答案:

  (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因素;(4)学校教育因素;(5)个人主观因素。

  29.

  运用榜样示范法的要求有哪些?

  答案:

  (1)选好学习的榜样;(2)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3)狠抓落实,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材料分析题(每题18分)

  30.

  在教学“杠杆原理”时,一位教师先出示概念,然后用实验验证,最后让学生做适应性练习;另一位教师则先让学生用扁担挑重物,然后让他们自己做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最后得出相关结论。

  上述两位教师的教学过程有何不同?两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案:

  (1)第一位教师的教学过程重结论、轻经过,将学习内容乙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该教师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现成的结论、现成的讲解,没有学生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结论难以感悟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不可能培养起来。这种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与个性发展,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

  (2)第二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过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观察、比较、判断、想象,让学生感知知识的产生与发展过程,使学习过程成为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学生学会的不仅是课本知识,更掌握了学习方法,养成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乐于动手、勤奋实践,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培养。

  31.

  著名作家三毛上初二时数学成绩不好。有一次,她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小测验的题都选课后练习题,于是她就在测验前狠下一番工夫背这些题,结果一连考了6个100分。数学老师感到很奇怪,就决定在自修课上临时考她,结果三毛考得一塌糊涂。

  愤怒的老师马上当着全班学生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在全班学生的哄笑声中,老师拿来毛笔在三毛的眼睛周围重重地画了两个大圆圈。

  三毛在回忆中说:“我情愿老师打我一顿,但他给我的却是自己一生都没有受过的屈辱,这件事的后遗症三天后才显现出来。那天早晨上学,我走到走廊上,见到自己的教室时立刻就昏倒了,并且越来越严重。到后来,早上一想到要去上学,便害怕得立刻昏倒,失去知觉。”

  请运用所学的德育原理,谈谈对该教师做法的理解。

  答案:

  材料中的老师面对三毛的表现所采取的措施违背了如下德育原则:

  (1)违背了疏导的原则。教师面对有问题的学生,应该耐心引导,促进学生克服缺点和不足。材料中的老师发现三毛采取提前背诵题目的方法获取高分的时候,应该在课下积极引导,而不应该在全班同学的面前让三毛出丑丢面子,使其丧失了信心,造成严重的负面效果。

  (2)违背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个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并且采取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材料中的老师当发现三毛数学成绩不好时,应该深入了解三毛对于数学学习的具体情况,并且采取针对性的方法帮助三毛提高成绩。

  (3)违背了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主动发现学生身上的积极因素,并及时肯定和引导,逐步帮助学生克服消极因素。材料中的三毛为了考取好成绩采取提前背下来题目的方法,这说明她记忆力好,并且善于观察爱动脑筋,老师应该重视三毛的这些优点,积极引导帮助三毛提高数学成绩。

  (4)违背了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师不能怀疑批评或者忽视他们,在严格要求的同时,一定要尊重信任他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材料中的老师因为三毛数学成绩不好,就打击挖苦她,显然是对三毛的不尊重,也不相信三毛会学好数学。

分享到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