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自测试题7
来源 :考试网 2018-07-15
中1.情绪和情感所反映的是()
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
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答案: D
解析: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不同的态度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不同关系。
2.中学生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为()
A.培养自主性
B.培养勤奋感
C.培养主动性
D.培养自我同一性
答案: D
解析: 12~18岁的青少年正处于中学阶段,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其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3.心理学研究指出:2~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期,1~2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期,学习外语应从10岁以前就开始,学习乐器在2岁左右开始为最佳。这些都说明了心理发展存在()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答案: C
解析: 心理的发展可以因进行的速度、到达的时间和最终达到的高度而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一方面表现出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发展的起止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题干描述的正是不同系统发展的不平衡性。故本题选C项。
4.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其中11、12岁~22岁属于()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答案: C
解析: 略。
5.下列()反应是对挫折的积极应对。
A.升华
B.投射
C.退行
D.幻想
答案: A
解析: 升华是一种最积极的富有建设性的防御机制。因为它可以把社会所不能接受的性欲或攻击性冲动所伴有的力比多能量转向更高级的、社会所能接受的目标或渠道,进行各种创造性的活动。
6.斯腾伯格认为,在智力成分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A.元成分
B.操作成分
C.知识获得成分
D.认知成分
答案: A
解析: 元成分主要用于计划、控制和决策的高级执行过程,操作成分主要是负责执行元成分的决策,知识获得成分主要是用于获取和保存新信息。其中,元成分起的是核心作用,它决定人们解决问题时所使用的策略。
7.“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说的是()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答案: A
解析: 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漫性的情绪状态。
8.埃里克森指出,许多人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习惯可以追溯到其人格发展阶段中培养()的时期。
A.羞耻感
B.内疚感
C.勤奋感
D.孤独感
答案: C
解析: 6~ll岁的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在这个时期,多数儿童已进入学校,第一次接受社会赋予他并期望他完成的任务。他们追求任务完成时获得的成就感及由此带来的长辈的认可和赞许。如果儿童在学习、游戏等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就并受到成人的奖励,儿童将以成功、嘉奖为荣,培养乐观、进取和勤奋的人格;反之,如果由于学习方法不当或努力不够而多次遭受挫折或其成就受到漠视,儿童容易形成自卑感。
9.多种能力的独特结合称为()
A.技能
B.技巧
C.天才
D.才能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才能的含义。
10.接收、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指的是()
A.操作能力
B.认知能力
C.创造能力
D.社交能力
答案: B
解析: 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存储、加工和提取信息的能力,即我们一般所讲的智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