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考试题3
来源 :考试网 2018-07-08
中11.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都属于()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答案: A
解析: 学科课程是指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类型。其主导价值在于传承人类文明,强调使学生掌握、传递和发展人类积累下来的文化遗产。我国古代的“六艺”和古希腊的“七艺”都是学科课程。
12.各学科教材的编写都要以“三个面向”“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为指导,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学科教学内容之中。这体现了编写教科书要遵循的原则是()
A.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B.理论与实践统一
C.知识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统一
D.知识与能力统一
答案: A
解析: 编写教科书要注重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要注重课程内容的时代性,反映科学技术最新成果,并要做到在科学性上准确无误。
13.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它是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
A.课程实施
B.课程计划
C.课程结构
D.课程标准
答案: C
解析: 课程结构指课程各部分的组织和配合,即课程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的组织方式。它是课程目标转化为教育成果的纽带,是课程活动顺利开展的依据。
14.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
A.科学课程
B.活动课程
C.隐性课程
D.核心课程
答案: C
解析: 隐性课程亦称潜在课程、自发课程,是学校情境中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如师生关系、校园文化、学风等。
15.“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
A.唐宋时期
B.春秋时期
C.明清时期
D.元朝时期
答案: A
解析: “课程”一词在我国始见于唐宋期间。唐朝孔颖达《五经正义》中“维护课程,必君子监之,乃依法制”,是我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所能见到“课程”一词的最早使用,但这里所说的课程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
16.相对于学科课程而言,活动课程所具有的特点不包括()
A.过程的实践性
B.组织的严密性
C.内容的开发性
D.形式的多样性
答案: B
解析: 学科课程更注重组织的严密性。
17.在我国当前课程管理的改革中,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其中新增的课程管理是()
A.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
B.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C.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答案: C
解析: 长期以来,国家课程在我国的课程体系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针对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新课改提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18.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科书
D.教学指导书
答案: C
解析: 教科书作为教学载体,是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
19.以目标为中心展开的评价模式是()
A.CIPP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目标评价模式
D.以上都不对
答案: C
解析: 目标评价模式是美国课程评价专家,也是有着“课程评价之父”美誉的泰勒,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这种模式以目标为中心展开。
20.展示学校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答案: B
解析: 校本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